子綦方隐几,冥寂久灰心。
悟来应颜游,清义杳何深。
含响尽天籁,有言同鷇音。
是非不足辩,安用劳神襟。
子綦方隐几,冥寂久灰心。
悟来应颜游,清义杳何深。
含响尽天籁,有言同鷇音。
是非不足辩,安用劳神襟。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吴筠的作品,名为《高士咏(其三十一)南郭子绮》。从内容来看,这是一首咏叹高士隐居生活的诗歌。
"子綦方隐几,冥寂久灰心。"
这两句描写了诗人对于高士隐居生活的感受。"子綦"指的是南郭子绮,这个名字在古代文学中往往被用来象征清高脱俗之人。"方隐几"表明他刚开始隐居,"冥寂久灰心"则表现了长时间的寂静生活使得内心变得平和而淡然。
"悟来应颜游,清义杳何深。"
这两句诗人通过自我感悟,体会到高士那种超脱世俗的生活态度。"悟来"意味着诗人对这种生活有了更深的理解,而"应颜游"则是说这样的生活状态与自然界和谐相处,"清义杳何深"进一步强调了这种生活理念的高洁和深远。
"含响尽天籁,有言同鷇音。"
这两句通过比喻手法,将高士的生活境界与大自然相联系。"含响尽天籁"形象地表达了高士生活中的每一个声音都融入了宇宙之声,而"有言同鷇音"则将他的语言与自然界中鸟鸣的声音相提并论,突出了他与大自然的和谐统一。
"是非不足辩,安用劳神襟。"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高士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的赞美。"是非不足辩"意味着在这样的境界中,再没有世俗的是非可辩,而"安用劳神襟"则是说在这样一种超脱的状态下,何须再为世间纷扰所累,心灵得以真正的解脱和宁静。
今日游何处,春泉洗药归。
悠然紫芝曲,昼掩白云扉。
鱼乐偏寻藻,人闲屡采薇。
丘中无俗事,身世两相违。
夏腊岁方深,思归彻曙吟。
未离销雪院,已有过云心。
寒磬清函谷,孤钟宿华阴。
别京游旧寺,月色似双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