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伴未消窗外雪,宜人偏爱竹间风。
斋居已自心如洗,况与寒宵此景同。
待伴未消窗外雪,宜人偏爱竹间风。
斋居已自心如洗,况与寒宵此景同。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独处斋室,静观窗外雪景,感受竹林间清风拂面的情境。首句“待伴未消窗外雪”,以雪景为背景,暗示诗人期待着与友人的相聚,但此刻雪尚未停,营造出一种等待与期盼的氛围。次句“宜人偏爱竹间风”,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喜爱,特别是那从竹林间吹过的清风,给人以舒适与愉悦的感受。
后两句“斋居已自心如洗,况与寒宵此景同”,进一步深化了主题。斋居,即清净的居室,象征着内心的纯净与宁静。诗人通过描述自己在斋室中,心灵如同被洗涤一般,更加凸显了内心的平和与超脱。最后,“况与寒宵此景同”一句,将自然美景与内心感受相融合,强调了在这寒冷的夜晚,与自然美景相伴,心灵得到了极大的慰藉与升华。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欣赏与内心的宁静追求,传达了一种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
闭门十日雨,萧然抱孤琴。
之子从何来,踏雨叩我门。
对床话达晓,山窗耿青灯。
挽衣不可留,何以赠子行。
问子此何时,眯目凄黄尘。
四海非不宽,可语今几人。
潇潇风雨中,奔走欲何营。
愿子重自爱,堂有白发亲。
林外溪边,深深见、一林寒雪。
惟觉有、袭人襟袖,暗香不绝。
天与风流标格在,肯同桃杏开时节。
也须烦、玉手折将来,和明月。调鼎事,君休说。
龙笛韵,空悲咽。将何助清赏,待传佳阕。
君不见广平词赋丽,挥毫弄翰心如铁。
便直饶、何逊在扬州,成虚设。
盆城去鄂渚,风便一日耳。
不枉故人书,无因帆江水。
故人辞礼闱,旌节镇江圻。
而我窜逐者,龙钟初得归。
别来已三岁,望望长迢递。
咫尺不相闻,平生那可计。
我齿落且尽,君鬓白几何。
年皆过半百,来日苦无多。
少年乐新知,衰暮思故友。
譬如亲骨肉,宁免相可不。
我昔实愚惷,不能降色辞。
子犯亦有言,臣犹自知之。
公其务贳过,我亦请改事。
桑榆傥可收,愿寄相思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