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秦邮道中即目》
《秦邮道中即目》全文
清 / 查慎行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

不知淫潦啮城根,但看泥沙记水痕。

去郭几家犹傍柳,过淮一带已无村。

长堤冻裂功难就,浊浪横侵势易奔。

贱买河鱼还废箸,此中多少未招魂。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qínyóudàozhōng
qīng / cháshènxíng

zhīyínliáonièchénggēndànkànshāshuǐhén

guōjiāyóubàngliǔ
biānhuáidàicūn

chángdòngliègōngnánjiùzhuólàngqīnnánshìbēn

jiànmǎiháifèizhùzhōngduōshǎowèizhāohún

鉴赏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查慎行的《秦邮道中即目》,描绘了旅途中的所见所感。首句“不知淫潦啮城根”形象地写出洪水泛滥,侵蚀着城池根基的情景,"淫潦"形容雨水过多,"啮"字生动刻画出水势之猛。次句“但看泥沙记水痕”则通过观察地面的痕迹,暗示了水灾的严重。

接下来,“去郭几家犹傍柳”描述了远处村落尚有几户人家紧邻河边柳树,显示出人类与自然环境的紧密关系和生存状态。“过淮一带已无村”进一步强调了水患的范围,连绵的淮河两岸村庄几乎被淹没。

“长堤冻裂功难就”写出了堤防在严寒中破裂,修复工程艰难,“浊浪横侵势易奔”则展现了洪水肆虐,势不可挡的场景。最后两句“贱买河鱼还废箸,此中多少未招魂”表达了诗人对灾民的同情,他们因生活困苦甚至无法正常饮食,而那些失去家园的人们,其灵魂尚未得到安抚。

整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洪水灾害的严重性,以及人们在灾难中的生活状态,寓含了诗人对民生疾苦的关注和对社会安定的忧虑。

作者介绍
查慎行

查慎行
朝代:清   字:夏重   号:查田;后改名慎行   籍贯:海宁袁花(今属浙江)   生辰:1650~1727

查(zhā)慎行(1650~1727),清代诗人,其族叔查继佐为清初文字狱案庄廷鑨明史案首告者之一,当代著名作家金庸先祖。初名嗣琏,字夏重,号查田;后改名慎行,字悔余,号他山,赐号烟波钓徒,晚年居于初白庵,所以又称查初白。为"清初六家"之一。浙江海宁袁花人。康熙四十二年(1703)进士;特授翰林院编修,入直内廷。五十二年(1713),乞休归里,家居10余年。
猜你喜欢

忆旧游.秋寺

记拨云寻径,和叶敲门,琳宇萧寒。

小憩招提境,看衔花鹿瘦,补衲僧闲。

嬉游渐疏裙屐,香火已萧然。

剩宝座灯昏,珠幢尘暗,供养枯禅。流连。

参寥话,合两三秋士,结社分笺。

寂寞经台畔,听一铃吹语,声更凄圆。

折取黄花呈佛,心事冷炉烟。

待送客昏黄,栖鸦轧轧啼正喧。

(0)

一萼红.秋花

认疏枝。缀轻红澹白,几朵映斜晖。

露洗明妆,霜描冶态,薄暮景色凄迷。

看是处、园荒径冷,抱香须、一蝶梦魂痴。

瘦影偎烟,芳心逗晚,零落谁知。

惆怅西风庭院,便寻幽欹帽,兴减年时。

鬓薄羞簪,樽残倦赏,芳华已是嫌迟。

问此际、零脂剩粉,系金铃、谁更惜芳菲。

只有凉宵蟾月,还照幽姿。

(0)

眼儿媚·其二

绮语无端障已深。赢得误知音。

前身莫在,扫花坛上,敝帚千金。

自从织女回车路,惜别到于今。

闲情慧业,一时分付,好费沉吟。

(0)

昭君怨.夜宿翠峰庵,为西山承恩寺下院

真个而今亲试。月白霜浓萧寺。

佛阁梦双凭,第三层。何处银饼素绠。

暗入远钟疏磬。一滴下杨枝,乍醒时。

(0)

小重山.周亦庵山楼宴集,夜看塔灯

卷尽归云瘦碧空。微凉吹不断,白蘋风。

乱烟残霭有无中。惊回首,五十六灯红。

火齐散遥峰。山灵须遣护,绛纱笼。

倚楼高咏此时同。分携处,冷落一江枫。

(0)

苏幕遮

玉炉香,谁与共。旖旎烟丝,吹出罗帱缝。

双鬓怯翻寒髼松,才话分携,已做天涯梦。

醒时衾还独拥。约略离亭,人远鸡声送。

别是五更愁一种。冷透心窝,自怪无端痛。

(0)
诗词分类
宋词三百首 幼儿必背 小学必背 初中必背 高中必背 秋天 菊花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诗人
王时翔 俞德邻 王绅 区怀年 薛始亨 释宗杲 金武祥 张方平 区怀瑞 丁澎 宋登春 韩邦奇 高濂 郑用锡 何乔新 何中 龚敩 冯时行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