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答张文潜》
《答张文潜》全文
宋 / 陈师道   形式: 古风

我贫无一锥,所向皆四壁。

瀛洲足风露,胡不减饥色。

昔闻杜氏子,剪髻事尊客。

君妇定不贤,三梳奉巾栉。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zhāngwénqián
sòng / chénshīdào

pínzhuīsuǒxiàngjiē

yíngzhōufēngjiǎn

wénshìjiǎnshìzūn

jūndìngxiánsānshūfèngjīnzhì

注释
我:指代诗人自己。
贫:贫穷。
一锥:一个锥子,象征基本的生活用品。
四壁:形容家徒四壁,贫穷。
瀛洲:传说中的仙岛,这里比喻富饶之地。
风露:自然界的风和露水,象征生活资源。
减饥色:缓解饥饿。
杜氏子:姓杜的孩子。
剪髻:剪掉头发。
尊客:尊敬的客人,可能指诗人自己。
君妇:对方的妻子。
定不贤:必定不贤良。
三梳:三次梳理头发。
奉巾栉:侍奉,提供梳洗服务。
翻译
我贫穷得连一个锥子都没有,到处都是空荡荡的四面墙壁。
瀛洲这个地方虽然风露充足,为什么不能缓解我的饥饿呢?
从前听说有个姓杜的孩子,剪掉头发去侍奉贵客。
你的妻子一定不贤良,她竟然三次梳理头发来侍奉我。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陈师道的《答张文潜》,主要表达了诗人自身的贫困境况以及对友人生活的感慨。首句“我贫无一锥,所向皆四壁”直接描述了诗人的贫穷,连基本的生活用具都没有,四周空荡荡的,生活困苦。接下来,“瀛洲足风露,胡不减饥色”暗指生活艰辛,即使环境如瀛洲(传说中的仙岛,此处比喻富庶之地)充满风露,也无法缓解饥饿带来的憔悴面容。

诗人以杜氏子(可能是指杜甫的儿子)典故,提及昔日有人为了尊贵的客人甚至剪去自己的头发,暗示友人张文潜家中或许也有类似的情况,但诗人质疑其妻子是否真的贤良,因为如果是贤妻,应该不会让丈夫如此辛苦,还要“三梳奉巾栉”,频繁地为他打理生活琐事。

整首诗通过对比和反问,既表达了诗人自身的贫困,也对友人的生活状况有所微词,流露出对友人未能过上更好生活的同情和对自己处境的无奈。

作者介绍

陈师道
朝代:明

猜你喜欢

再次韵审知索彦博送行之文

江清可钓思持竹,地广可耕思种粟。

胡为作计久低回,而乃觅官亲贱辱。

南州徐孺晚与游,江东文度昔所熟。

堂堂荆州止获一人半,我邦有此二士差亦足。

五君流咏转竹林,兰亭何意慕金谷。

徐诗到眼以数过,王笔入手曾未读。

但能赠我以规不以颂,不用崇酒仍载肉。

嗟哉他人岂无言,交友不高徒碌碌。

(0)

风雨兼旬继之以雪作惜梅叹

至宝横道惊路人,明珠白璧天不珍。

风饕雪虐雨更打,委珠碎璧同泥尘。

天生人材怨不以,天亦何心及于尔。

不然明珠白璧当爱惜,忍使飘零至于此。

(0)

长安行

东街女儿谁家子,有名籍籍长安市。

不知身失不自回,顾侈金珠炫罗绮。

西街贫女夫何如,年长不见行媒车。

有时视倡独叹息,从之不可翻踌躇。

伤哉彼倡不自丑,顾嘲贫女为牛后。

此时贫女将何言,嫁与不嫁悬诸天。

(0)

比见愚卿于庐陵出示杨谨仲诗卷中及其弟鲁卿问其所在云携琴往岳麓度夏今日见杨谨仲又云其弟卓卿近过此奉其母往游洪之西山回途游阁皂乃归尔余方困于道途有叹于其人作诗须到吉示愚卿及二君云

庐陵得交君弟兄,杨子诗中称鲁卿。

问云携琴岳麓行,归期去日云秋清。

今晨复见杨子面,为言卓卿近相见。

玉隆阁皂两仙山,游以娱亲趁鲜健。

我时闻之与杨子,啧啧叹息久不已。

我方五斗困尘埃,渠亦栖迟一丘底。

鲁卿卓卿真愈人,枉道儒冠解误身。

异日名山倘行遍,卧图好学宗少文。

(0)

五月十有八夜与审知同宿塔山次审知韵

初期半山来,已止辄复上。

山游更同君,兼取鱼熊掌。

向来观极南,屡作此山想。

那知有今日,谈笑得纵赏。

谢公彼何人,诗声擅霄壤。

得非山川行,于以助其长。

逐人易浮沈,与物多俯仰。

政当恨未立,安曰悟已往。

萧萧烟云变,浩浩风雨响。

世岂乏此观,身由居苍莽。

(0)

十六夜月

月早昼氛在,月迟夜气澄。

秋毫细可数,乌鹊栖亦兴。

青山葬李白,苏门隐孙登。

吾老无逸气,颓然照鬅鬙。

(0)
诗词分类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诗人
钱惟演 何逊 王绩 高似孙 吕渭老 崔涂 郑经 阮元 谭献 谢宗可 萧绎 王鹏运 陈子龙 屠隆 吴师道 余靖 赵孟坚 李洞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