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早昼氛在,月迟夜气澄。
秋毫细可数,乌鹊栖亦兴。
青山葬李白,苏门隐孙登。
吾老无逸气,颓然照鬅鬙。
月早昼氛在,月迟夜气澄。
秋毫细可数,乌鹊栖亦兴。
青山葬李白,苏门隐孙登。
吾老无逸气,颓然照鬅鬙。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赵蕃所作的《十六夜月》,通过对夜晚月色的描绘,展现出一种宁静而深沉的意境。首句“月早昼氛在”描绘了月亮早早升起,白天的雾气尚未完全消散,暗示了夜晚的降临。次句“月迟夜气澄”则强调了月光的皎洁,夜晚的空气清澈透明。
诗人进一步通过“秋毫细可数”来刻画月光之明亮,连秋天鸟雀羽毛上的细小绒毛都能清晰可见,营造出一种静谧的秋夜景象。接下来,“乌鹊栖亦兴”借乌鹊的栖息,寓言人们在这样的月色下也感到生活的安宁和诗意。
诗人将思绪转向历史,提及“青山葬李白”,暗指李白的墓地在青山之中,表达了对这位唐代诗仙的敬仰。同时,又提到“苏门隐孙登”,提及东晋隐士孙登,暗示自己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最后两句“吾老无逸气,颓然照鬅鬙”表达了诗人年事已高,虽然不再有闲逸之气,但仍能欣赏这明亮的月色,映照着自己斑白的头发,流露出一种淡泊而又自得的情感。整首诗以月为线索,寓情于景,展现了诗人对生活、历史和个人境遇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