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期半山来,已止辄复上。
山游更同君,兼取鱼熊掌。
向来观极南,屡作此山想。
那知有今日,谈笑得纵赏。
谢公彼何人,诗声擅霄壤。
得非山川行,于以助其长。
逐人易浮沈,与物多俯仰。
政当恨未立,安曰悟已往。
萧萧烟云变,浩浩风雨响。
世岂乏此观,身由居苍莽。
初期半山来,已止辄复上。
山游更同君,兼取鱼熊掌。
向来观极南,屡作此山想。
那知有今日,谈笑得纵赏。
谢公彼何人,诗声擅霄壤。
得非山川行,于以助其长。
逐人易浮沈,与物多俯仰。
政当恨未立,安曰悟已往。
萧萧烟云变,浩浩风雨响。
世岂乏此观,身由居苍莽。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赵蕃所作的《五月十有八夜与审知同宿塔山次审知韵》。诗中表达了诗人与友人审知一同游览塔山的愉快经历,他们不仅欣赏了美景,还借此机会增进了友情,仿佛得到了谢公般的诗才启发。诗人感慨人生起伏不定,应及时把握当下,享受山水之乐,而不应过于忧虑未来的浮沉。最后,他描绘了山间风云变幻的景象,认为世间这样的景色并不少见,重要的是人的心境要如山川般开阔,身处其中能保持淡然。整首诗语言流畅,意境深远,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生的独特感悟。
半额微黄金缕衣,玉搔头袅凤双飞。
从教水溅罗裙湿,还道朝来行雨归。
眼波横秀。
乍睡起、茸窗倦绣。
甚脉脉、阑干凭晓,一握乱丝如柳。
最恼人、微雨慳晴,飞红满地春风骤。
记帕折香绡,簪敲凉玉,小约清明前后。
昨梦行云何处,应只在、春城迷酒。
对溪桃羞语,海棠贪困,莺声唤醒愁仍旧。
劝花休瘦。
看钗盟再合,秋千小院同携手。
回文锦字,寄与知他信否。
珠璧方辉耀,菁华未寂寥。
极知身作崇,何用食为妖。
牺象收儒庙,箫笳咽市桥。
作心纱帽冷,三径雨潇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