黠儿阴挟弹丸随,发巧悬知中必奇。
蝇本至微求附骥,貙犹可畏况生罴。
烘燖似虱群藏絮,缠缚如蚕自吐丝。
玉汝于成赖渠辈,何须挟策远从师。
黠儿阴挟弹丸随,发巧悬知中必奇。
蝇本至微求附骥,貙犹可畏况生罴。
烘燖似虱群藏絮,缠缚如蚕自吐丝。
玉汝于成赖渠辈,何须挟策远从师。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刘克庄的作品,名为《八和(其一)》。从诗中可以看出,诗人在赞美某种技艺或工艺的精湛与巧夺天工。
“黠儿阴挟弹丸随,发巧悬知中必奇。”这里的“黠儿”可能指的是制作弹丸的工具或技艺,而“阴挟”则是形容这种技艺在不为人注意的情况下展现出来,每一次都能达到出乎意料的精妙。
“蝇本至微求附骥,貙犹可畏况生罴。”这两句强调了技艺的细致入微,即使是极小的事物也能追求到极致,以至于连微小如虻(一种小昆虫)的存在都值得我们敬畏。
“烘燖似虱群藏絮,缠缚如蚕自吐丝。”这里通过比喻手法,将技艺的精细程度与虱(又是一种微小的动物)和蚕丝相比较,形容其细腻无比。
“玉汝于成赖渠辈,何须挟策远从师。”最后两句表达了对这种技艺已经达到顶峰,无需再去寻找外在的指导或学习,因为它本身就是完美无瑕的典范。
整首诗语言流畅,意境深远,通过对比和夸张的手法,不仅展现了技艺的高超,更透露出诗人对于这种技艺的钦佩之情。
晚烟凝碧。渐渔村山市,人归寂寂。
有客飞舟还顾访,应讶纶巾敧侧。
得意忘年,推诚投分,高论追元白。
英标逸气,笑予穷抱真策。
兴尽又复言归,秋风分袂,浩荡思无极。
咫尺昭山明翠壁,那知中隐咸籍。
说梦难听,闭门寻梦,肯念栖萍迹。
浪吟狂醉,几时还共重得。
金风玉宇。庭院新经雨。香有露,清无暑。
溪光摇几席,岚翠横尊俎。
烘笑语,佳时聊复乡人聚。门外荷花浦。
秋到花无数。红鲙鲤,青浮醑。
何妨文字饮,更得江山助。从此去。
蒲轮入佐中兴主。
三公与刺史,秩等二千石。
人生不知足,奔驰竟朝夕。
谁能话名理,尊酒时促席。
贤愚大相远,丛玕映丛荻。
多谢张南巢,诗筒肯予觅。
琅琅若明珠,其来自灵壁。
僧房聊解鞍,当暑得偃息。
挽回清微风,笔有万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