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曲幽林拥碧湾,拟分隙地辟柴关。
细穷往哲传心要,溪月岩云相伴闲。
六曲幽林拥碧湾,拟分隙地辟柴关。
细穷往哲传心要,溪月岩云相伴闲。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武夷山九曲溪边游览时的所见所感。首句“六曲幽林拥碧湾”,以“六曲”点明了九曲溪的蜿蜒曲折,而“幽林”与“碧湾”则营造出一片静谧而生机勃勃的自然景象。接着,“拟分隙地辟柴关”,表达了作者想要在这片自然美景中开辟一处隐居之所的心愿,体现出一种对远离尘嚣、追求内心宁静生活的向往。
后两句“细穷往哲传心要,溪月岩云相伴闲”,进一步深化了主题。通过“往哲”的典故,暗示了对古代智者的追思和对智慧的渴望。“传心要”则表明了作者在自然之中寻求心灵的指引和启示。最后,“溪月岩云相伴闲”一句,以月光洒在溪水之上,云朵悠闲地飘浮在岩石之上的画面,生动地展现了作者在自然中的闲适心境,同时也寓意着内心的平静与和谐。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和对内心世界的深刻探索,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美的欣赏以及对精神自由的追求,体现了明代文人崇尚自然、寄情山水的文化传统。
明发望远山,一一粲可数。
幽人萌望心,便被山灵妒。
逡巡出神通,变化足惊怖。
初将兜罗绵,擘作霏微絮。
周遭裹世界,仰视失天宇。
高悬赤瑛盘,不计丈尺许。
下照空濛间,红光贯轻素。
中有人物影,纷纭竞来去。
亦各有所持,莫辨是何具。
犹嫌未奇怪,别出奇怪处。
珠立一路幢,瑶森四山树。
横空金桥梁,拔地玉窣堵。
骇目方谛观,捲地急收去。
恍疑刮眼膜,依旧认山路。
那知幻与真,不记梦兼寤。
神游峨眉山,诳俗笑佛祖。
笑诳却被诳,佛祖还笑汝。
我家殊未有秋色,君家先得秋消息。
西风夜入小池塘,木犀漏泄月中香。
一粒粟中香万斛,君看一梢几金粟。
门前双桂更作门,路人知是幽人屋。
数枝寄我开愁眉,欲状黄香无好诗。
君到广寒折一枝,香无两般君自知。
仙人白日上青冥,千载如闻月下笙。
南北万山俱在下,中间一水独穿城。
江西个是绝奇处,天下几多虚得名。
滕阁孤台非不好,祇缘犹带市朝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