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来喜听樵夫语,今日重阳不风雨。
出门一笑双瞳青,海色山光净如许。
我访白云云忽生,石根缕缕炊痕轻。
随风荡漾作波势,似闻万壑流云声。
此时海上云亦起,曼衍鱼龙幻无比。
吹上螺青不可攀,蓬莱缥缈秋烟里。
须臾山海两不分,千里万里同一云。
空际有人吹玉笛,骖鸾仿佛云中君。
大风西来卷如席,六合苍茫去无迹。
倒挽南溟洗碧空,海山寸寸皆秋色。
从来过眼如云烟,秦灰汉劫知何年。
负郭耕云自怡悦,岂必鸡犬皆成仙。
况今中外无戎马,醉后茱萸不须把。
四海农夫但望秋,云兮为霖雨天下。
晓来喜听樵夫语,今日重阳不风雨。
出门一笑双瞳青,海色山光净如许。
我访白云云忽生,石根缕缕炊痕轻。
随风荡漾作波势,似闻万壑流云声。
此时海上云亦起,曼衍鱼龙幻无比。
吹上螺青不可攀,蓬莱缥缈秋烟里。
须臾山海两不分,千里万里同一云。
空际有人吹玉笛,骖鸾仿佛云中君。
大风西来卷如席,六合苍茫去无迹。
倒挽南溟洗碧空,海山寸寸皆秋色。
从来过眼如云烟,秦灰汉劫知何年。
负郭耕云自怡悦,岂必鸡犬皆成仙。
况今中外无戎马,醉后茱萸不须把。
四海农夫但望秋,云兮为霖雨天下。
这首清代诗人吴兰修的《九日登白云山望海》描绘了诗人晨起登山时的喜悦心情和所见壮丽景色。首句“晓来喜听樵夫语”,以樵夫的交谈声烘托出清晨的宁静与节日气氛。接下来,“今日重阳不风雨”点明重阳佳节,天气晴朗,适宜出行。“出门一笑双瞳青,海色山光净如许”描绘了开阔明亮的视野,海天一色,令人心旷神怡。
诗人随着白云游走,“我访白云云忽生”,形象生动地展现了山间云雾缭绕的景象。“石根缕缕炊痕轻”则暗示了山民生活的简朴与自然和谐。“随风荡漾作波势,似闻万壑流云声”运用比喻,将云雾的动态美比作流水声,增添了空灵之感。
“此时海上云亦起,曼衍鱼龙幻无比”描绘海上云彩的奇幻变化,仿佛神话中的仙境。“吹上螺青不可攀,蓬莱缥缈秋烟里”进一步渲染了神秘而遥远的意境。随后,诗人感叹世事变迁,“须臾山海两不分,千里万里同一云”,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和宇宙的浩渺之感。
最后,诗人借景抒怀,表达对和平盛世的欣慰,以及对农夫丰收的期盼,“醉后茱萸不须把”,表明无需借助茱萸避邪,而是享受当下。“四海农夫但望秋,云兮为霖雨天下”寄寓了诗人对天下苍生福祉的深深关怀。
整体来看,这首诗语言流畅,意境深远,既有山水之美,又寓含哲理,展现了诗人高远的胸怀和对生活的热爱。
三刀入梦乡,远作益州镇。
空怀十驾念,那复一篑进。
心劳政自拙,愧彼东郊尹。
得人盛乌幕,澹台不由径。
竞效有用学,一扫虚名徇。
雍容三语掾,文润相涵映。
一樽聚群彦,坐乏黄封印。
开怀纵清酌,词锋凛豪隽。
春花自开落,醒醉百念静。
谈笑吐胸臆,宁较名与分。
矧兹宾客贤,讼过便退听。
吾侪东与西,邂逅喜滋甚。
惜也民菜色,旦旦急荒政。
及兹雨膏麦,觞咏是招聘。
我方道州考,盍抗归老论。
早上竹笮船,故园松菊盛。
建业城楼四面窗,赏心胜处冠南邦。
石头西峙云藏寺,水面南浮月满江。
故国秋深人自老,新河夜遁虏谁降。
高人登眺同怀古,忽有飞来白鹭双。
江流会扬子,汹汹东南骛。
海门划前开,金山屹中据。
鼓钟食万指,金雘栖千柱。
夜庭游月波,晓观抟香雾。
天清猿鸟哀,风暗鱼龙怒。
云物横古今,涛波阅晨暮。
三州气色来,上下端倪露。
伟哉元气间,此胜知谁聚。
念昔憩精庐,登临辄忘去。
汲新试团月,饭素羹魁芋。
妙兴入芳藤,真境在芒屦。
别来景暑换,寤寐经从处。
忽蒙珠璧投,了与云峦遇。
幽光烱肝肺,爽气森庭户。
区中多滞念,方外饶奇趣。
寄语山阿人,泠然行复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