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千年古,九千里曲。请无彼观,而此之读。
掷地作声,染字皆绿。昌黎扶轮,少陵捧毂。
二千年古,九千里曲。请无彼观,而此之读。
掷地作声,染字皆绿。昌黎扶轮,少陵捧毂。
这首诗由明代诗人倪元璐所作,名为《题王季重石鼓淮河两歌》。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典故,展现了诗人对历史与自然的深刻感悟。
“二千年古,九千里曲”,开篇即以宏大视角,将时间与空间的跨度展现得淋漓尽致,仿佛引领读者穿越时空,感受历史的悠久与广袤。“请无彼观,而此之读”,则强调了对当下与内在世界的关注,倡导超越表面现象,深入内心世界进行思考与解读。
“掷地作声,染字皆绿”,这两句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形容文字如掷地有声,充满力量;同时,“染字皆绿”则暗示了文字所承载的情感色彩丰富,如同绿色般生机勃勃,富有生命力。这里不仅赞美了文字的魅力,也隐含了对诗歌创作的高要求与期待。
“昌黎扶轮,少陵捧毂”,最后两句引用唐代大诗人韩愈(昌黎)和杜甫(少陵)的事迹,表达了对古代文学巨匠的敬仰之情。韩愈曾扶轮助人,杜甫则以捧毂相赠,这些行为象征着文学对于社会的积极影响和对后人的启迪作用。通过这样的引用,诗人不仅提升了作品的文化内涵,也寄托了自己对于文学传承与发扬的美好愿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历史、自然、文学等多个层面的深刻洞察与独到见解,展现了倪元璐作为一位文人学者的深厚学养与独特艺术风格。
长松亭亭满四山,山间乳窦流清泉。
洄溪正在此山里,乳水松膏常灌田。
松膏乳水田肥良,稻苗如蒲米粒长。
糜色如珈玉液酒,酒熟犹闻松节香。
溪边老翁年几许,长男头白孙嫁女。
问言只食松田米,无药无方向人语。
浯溪石下多泉源,盛暑大寒冬大温。
屠苏宜在水中石,洄溪一曲自当门。
吾今欲作洄溪翁,谁能住我舍西东。
勿惮山深与地僻,罗浮尚有葛仙翁。
又从连帅请,还作岭南行。
穷海何时到,孤帆累月程。
乱蝉吟暮色,哀狖落秋声。
晚路潮波起,寒葭雾雨生。
沙埋铜柱没,山簇瘴云平。
念此别离苦,其如宗从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