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有虎臣,锡之鈇钺。征彼不惠,一扑而灭。
王有虎臣,锡之圭瓒。征彼不享,一烘而泮。
王有掌讶,侦尔疆理。王有掌客,馈尔饔饩。
何以乐之,金石九奏。何以锡之,龙旂九旒。
王有虎臣,锡之鈇钺。征彼不惠,一扑而灭。
王有虎臣,锡之圭瓒。征彼不享,一烘而泮。
王有掌讶,侦尔疆理。王有掌客,馈尔饔饩。
何以乐之,金石九奏。何以锡之,龙旂九旒。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皮日休的作品,名为《补周礼九夏系文.九夏歌九篇(其五)章夏》。从鉴赏角度来看,这首诗语言古朴,充满了对古典礼仪和音乐的怀念。
其中,“王有虎臣,锡之鈇钺。征彼不惠,一扑而灭。”这两句表达的是国君拥有勇猛的将领,用以保卫国家,若是外敌不肯顺从,就会一举击破。这反映了古代对军事力量的重视和对于外来威胁的强硬态度。
“王有虎臣,锡之圭瓒。征彼不享,一烘而泮。”这里则是描绘国君拥有勇士,用以祭祀祖先,如果对方不肯接受恩惠,就会迅速将其洗净。这两句展示了古代社会中宗庙祭祀的重要性,以及对神灵恩赐的尊崇。
“王有掌讶,侦尔疆理。王有掌客,馈尔饔饩。”这部分则是描述国君拥有掌管边境和接待宾客的官员,这些官员负责边疆的安宁以及款待来自四方的客人。这段落突出了古代社会中边防安全与国际交往的重要性。
最后,“何以乐之,金石九奏。何以锡之,龙旂九旒。”诗人问及为何要用这种方式来享受音乐,用金石制成的乐器演奏,以及为何要用这样的方式来铭记它,用装饰华丽的龙形图案。这两句流露出了诗人对于古典文化和礼仪的深厚情感。
整首诗通过对古代礼仪、军事、祭祀和音乐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传统文化的赞美与怀念,以及对国家安宁和繁荣的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