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四月十三日立夏》
《四月十三日立夏》全文
宋 / 方回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百年春一年,四月月将圆。

客邸淹长日,归途逼暑天。

莺声时一啭,蚕事欲三眠。

节物还如旧,情怀自可怜。

(0)
注释
百年:形容人生的长久。
春:春季。
月将圆:月亮接近满月。
客邸:客居之处。
淹长日:日子漫长。
归途:回家的路。
逼暑天:逼近炎热的夏天。
莺声:黄莺的鸣叫声。
一啭:偶尔一声。
蚕事:养蚕之事。
欲三眠:即将进入第三次休眠。
节物:季节的景物。
情怀:心情。
可怜:令人怜悯或感伤。
翻译
人生百年犹如春之一年,四月的月亮即将圆满。
客居他乡的日子漫长无尽,归乡之路却迫近酷暑时节。
黄莺的歌声偶尔响起,蚕儿也将进入第三次休眠期。
季节的景色依旧,但心情却令人感到凄凉。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春天即将过去,夏日将至的景象。开篇“百年春一年”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而“四月月将圆”则是对季节变化的细腻描写。

“客邸淹长日”、“归途逼暑天”两句,诗人以客居者的身份,感受着漫长而孤独的一天,面临炎热夏日即将到来的旅途,流露出一丝忧虑和不舍。这里“客邸”强调了诗人的异乡游子之感,“淹长日”则描绘出时间的缓慢与孤独。

接着,“莺声时一啭”、“蚕事欲三眠”两句,通过莺鸟偶尔鸣叫和蚕虫即将进入第三次冬眠的情景,生动地展现了季节更替的自然界。这里“莺声”之“时一啭”,传递出一种孤寂与短暂,而“蚕事欲三眠”则是对生命节律的一种描绘。

最后,“节物还如旧”、“情怀自可怜”两句,诗人表达了对往昔岁月的回忆和对自己处境的感伤。这里“节物还如旧”指的是季节更替中的某些事物依旧如故,而“情怀自可怜”,则是诗人对于自己的情感世界感到一种自我怜悯。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春末夏初自然景象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对时间流逝、季节更迭以及个人命运的深刻感慨。

作者介绍
方回

方回
朝代:宋   字:万里   号:虚谷   籍贯:宋元间徽州歙县   生辰:1227—1307

(1227—1307)宋元间徽州歙县人,字万里,号虚谷。幼孤,从叔父学。宋理宗景定三年进士。初媚贾似道,似道败,又上十可斩之疏。后官知严州,以城降元,为建德路总管。寻罢归,遂肆意于诗。有《桐江集》、《续古今考》,又选唐宋以来律诗,为《瀛奎律髓》。
猜你喜欢

朗州窦常员外寄刘二十八诗见促行骑走笔酬赠

投荒垂一纪,新诏下荆扉。

疑比庄周梦,情如苏武归。

赐环留逸响,五马助征騑。

不羡衡阳雁,春来前后飞。

(0)

送杨山人归嵩山

我有万古宅,嵩阳玉女峰。

长留一片月,挂在东溪松。

尔去掇仙草,菖蒲花紫茸。

岁晚或相访,青天骑白龙。

(0)

别东林寺僧

东林送客处,月出白猿啼。

笑别庐山远,何烦过虎溪。

(0)

送韦城李少府

送客南昌尉,离亭西候春。

野花看欲尽,林鸟听犹新。

别酒青门路,归轩白马津。

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

(0)

太白胡僧歌

闻有胡僧在太白,兰若去天三百尺。

一持楞伽入中峰,世人难见但闻钟。

窗边锡杖解两虎,床下钵盂藏一龙。

草衣不针复不线,两耳垂肩眉覆面。

此僧年几那得知,手种青松今十围。

心将流水同清净,身与浮云无是非。

商山老人已曾识,愿一见之何由得。

山中有僧人不知,城里看山空黛色。

(0)

与歌者何戡

二十馀年别帝京,重闻天乐不胜情。

旧人唯有何戡在,更与殷勤唱渭城。

(0)
诗词分类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诗人
唐文治 佛图澄 曹叔远 陈东甫 郑絪 陈去病 胡旦 王季烈 何如璋 朱兴悌 杨昭俭 张民表 赵善庆 刘安 蒋溥 顾宪成 蔡惠如 魏元忠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