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春一年,四月月将圆。
客邸淹长日,归途逼暑天。
莺声时一啭,蚕事欲三眠。
节物还如旧,情怀自可怜。
百年春一年,四月月将圆。
客邸淹长日,归途逼暑天。
莺声时一啭,蚕事欲三眠。
节物还如旧,情怀自可怜。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春天即将过去,夏日将至的景象。开篇“百年春一年”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而“四月月将圆”则是对季节变化的细腻描写。
“客邸淹长日”、“归途逼暑天”两句,诗人以客居者的身份,感受着漫长而孤独的一天,面临炎热夏日即将到来的旅途,流露出一丝忧虑和不舍。这里“客邸”强调了诗人的异乡游子之感,“淹长日”则描绘出时间的缓慢与孤独。
接着,“莺声时一啭”、“蚕事欲三眠”两句,通过莺鸟偶尔鸣叫和蚕虫即将进入第三次冬眠的情景,生动地展现了季节更替的自然界。这里“莺声”之“时一啭”,传递出一种孤寂与短暂,而“蚕事欲三眠”则是对生命节律的一种描绘。
最后,“节物还如旧”、“情怀自可怜”两句,诗人表达了对往昔岁月的回忆和对自己处境的感伤。这里“节物还如旧”指的是季节更替中的某些事物依旧如故,而“情怀自可怜”,则是诗人对于自己的情感世界感到一种自我怜悯。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春末夏初自然景象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对时间流逝、季节更迭以及个人命运的深刻感慨。
我有万古宅,嵩阳玉女峰。
长留一片月,挂在东溪松。
尔去掇仙草,菖蒲花紫茸。
岁晚或相访,青天骑白龙。
东林送客处,月出白猿啼。
笑别庐山远,何烦过虎溪。
送客南昌尉,离亭西候春。
野花看欲尽,林鸟听犹新。
别酒青门路,归轩白马津。
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
闻有胡僧在太白,兰若去天三百尺。
一持楞伽入中峰,世人难见但闻钟。
窗边锡杖解两虎,床下钵盂藏一龙。
草衣不针复不线,两耳垂肩眉覆面。
此僧年几那得知,手种青松今十围。
心将流水同清净,身与浮云无是非。
商山老人已曾识,愿一见之何由得。
山中有僧人不知,城里看山空黛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