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山灵、依依如昔,十年清梦不到。
底须鞋笋兼筇竹,随分行吟都好。烟陌绕。
有瓜紫姜青,绣错红莲稻。有林更窈。
愿结屋编篱,挈僮携鹤,住我此乡老。
乘余兴,还入前溪幽邈。襟尘飒爽如扫。
仙翁去海丹台迥,天际白云了了。沉晚照。
听响落僧钟,渐渐田歌少。归须尚早。
且暂憩藤阴,待伊月上,整理涧南棹。
认山灵、依依如昔,十年清梦不到。
底须鞋笋兼筇竹,随分行吟都好。烟陌绕。
有瓜紫姜青,绣错红莲稻。有林更窈。
愿结屋编篱,挈僮携鹤,住我此乡老。
乘余兴,还入前溪幽邈。襟尘飒爽如扫。
仙翁去海丹台迥,天际白云了了。沉晚照。
听响落僧钟,渐渐田歌少。归须尚早。
且暂憩藤阴,待伊月上,整理涧南棹。
这首词描绘了一幅宁静祥和的乡村生活画卷。词人以“认山灵、依依如昔”开篇,表达了对自然山水的深厚情感,仿佛与山灵有着不解之缘,即使十年未至,那份情感依旧如初。接着,“底须鞋笋兼筇竹,随分行吟都好”,词人不需刻意装备,只需随意行走,吟诵诗句,就能享受这份自然之美。
“烟陌绕。有瓜紫姜青,绣错红莲稻。”描绘了乡村小路旁,各种作物生长茂盛,色彩斑斓,构成了一幅生动的田园风光图。接下来,“有林更窈。愿结屋编篱,挈僮携鹤,住我此乡老”,表达了词人希望在此终老的愿望,与自然和谐共处,过着简单而充实的生活。
“乘余兴,还入前溪幽邈。襟尘飒爽如扫。”词人在余兴未尽时,再次深入幽静的溪流,心情如同被清风扫过的衣襟,格外清爽。这里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将自然界的景象赋予了情感,使得整个画面更加生动。
“仙翁去海丹台迥,天际白云了了。”仙翁远离尘嚣,隐居于海上的丹台,天边的白云清晰可见,象征着一种超脱世俗的境界。这种对仙人生活的向往,反映了词人内心对于自由与宁静生活的追求。
“沉晚照。听响落僧钟,渐渐田歌少。”夕阳西下,僧钟响起,田野间传来的歌声逐渐稀少,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带寂寥的氛围。这不仅是对自然景色的描绘,也是对时光流逝、岁月静好的感慨。
“归须尚早。且暂憩藤阴,待伊月上,整理涧南棹。”词人表示虽然回家的时间还早,但先在藤阴下稍作休息,等待月亮升起后,再整理好行装,继续前行。这一段充满了对未来的期待和对自然的热爱。
整体而言,这首词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词人对自然美景的深深喜爱以及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同时也蕴含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和对未来的期待。词中充满了对自然美的赞美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是一首充满诗意的田园抒情之作。
若人蕴真趣,飘飘怀古仙。
振衣入远岳,顺风祈一言。
寂历微妙韵,精明天老篇。
清斋和玉齿,焚香礼轩辕。
九咽华池液,七返流珠丹。
颐性得天和,齐物同化先。
五芝非吾茹,聊以苏世癫。
神期苟冥会,飞步升九天。
抗迹游浮丘,麾手招偓佺。
下视仓扁流,永为尘网牵。
徇名趍华阙,逐利居市廛。
山林何所事,有道在丘园。
结构依岩穴,绿萝荫门前。
鹍鸡巢高栋,猿猴戏庭间。
仰睇大壑阴,俯咏圣人篇。
薇藿以充虚,裋褐聊御寒。
场苗岂不美,白驹逝翩翩。
鹿鸣有旨酒,我思在寒泉。
杂县愁钟鼓,物性有固然。
长谢嚣尘外,逍遥养余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