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革秦馀暴,文兴汉德优。
中经虽并集,逸典更旁求。
使节褒遗训,儒林补大猷。
家无藏壁恨,人弭挟书忧。
探穴资遐览,燃藜伫对雠。
因斯流略盛,终古冠缇油。
政革秦馀暴,文兴汉德优。
中经虽并集,逸典更旁求。
使节褒遗训,儒林补大猷。
家无藏壁恨,人弭挟书忧。
探穴资遐览,燃藜伫对雠。
因斯流略盛,终古冠缇油。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宋庠的作品,名为《求遗书》。从诗中可以看出诗人的深厚学问和对传统文化的重视。他通过诗歌表达了自己对于历史典籍的追求与尊崇,以及对知识保存与传承的关切。
首句“政革秦馀暴,文兴汉德优”指出了秦朝的暴政与汉代的盛世,强调了文化的重要性。接着,“中经虽并集,逸典更旁求”表明诗人不仅满足于已有的典籍,更希望寻找那些遗失或未被广泛传播的文献。
“使节褒遗训,儒林补大猷”则是说到通过使者来宣扬先贤遗留的教诲,并在学术界弥补重大缺漏。诗人强调知识的传承与补充。
随后,“家无藏壁恨,人弭挟书忧”表达了诗人对于个人藏书不足以及时代对书籍的忽视所产生的忧虑。这里“弭”字有拾取、搜集之意,强调了诗人对知识积累的重视。
“探穴资遐览,燃藜伫对雠”则形象地描绘出诗人为了寻找和阅读古籍,不惜一切代价甚至于危险中求知的决心。这里的“探穴”指深入地下或隐秘处寻书,“燃藜”是用草为灯,形容穷极无聊之境仍不放弃求学。
最后,“因斯流略盛,终古冠缇油”表达了诗人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使得文化传承得到进一步的发扬光大,并永远保持其重要地位。这里“冠缇油”比喻知识和文化的光辉永存。
总体来看,这首诗展现了作者对于历史典籍的尊重与追求,以及对个人在文化传承中的责任感。通过这样的表达,宋庠不仅彰显了个人的学术情操,也反映出当时社会对知识保存与传播的普遍关切。
孰能下书帷,潜心如仲舒。
没没视息间,饱食仍怀居。
纷华或交战,进修顾趑趄。
屹立视侪辈,未脱同队鱼。
欲耕我无由,生计付束书。
推卷了无得,每嗟吾负渠。
日月驹隙过,抚事犹姑徐。
衰晚时用少,倖直女骂予。
拙怜官路涩,贫觉交情疏。
沈沈王侯宅,进步终踟蹰。
所悲名不称,暇计家无储。
一官劣自庇,晋如复摧如。
犁头足膏泽,良田本榛墟。
洪钟忍不扣,妙意谁为纾。
纤缺间众美,狐裘羔为裾。
而我空无有,一馈九叹馀。
眼中今士龙,才业世舍诸。
椽笔将精骑,诗来真捣虚。
陈前眩锦绣,论报乏瑶琚。
应以巴人歌,局蹐疑见祛。
逝将卖书去,近君营田闾。
更仆怀韦编,课儿肩竹舆。
有志竟未酬,南睇几欷歔。
爱我宁恶石,非子而谁与。
江山怅路长,冰雪迫岁除。
临风歌归去,平日赋遂初。
块处念离索,文会思乐胥。
寄语识自警,仆夫行膏车。
《再次陆子高韵奉寄》【宋·陈造】孰能下书帷,潜心如仲舒。没没视息间,饱食仍怀居。纷华或交战,进修顾趑趄。屹立视侪辈,未脱同队鱼。欲耕我无由,生计付束书。推卷了无得,每嗟吾负渠。日月驹隙过,抚事犹姑徐。衰晚时用少,倖直女骂予。拙怜官路涩,贫觉交情疏。沈沈王侯宅,进步终踟蹰。所悲名不称,暇计家无储。一官劣自庇,晋如复摧如。犁头足膏泽,良田本榛墟。洪钟忍不扣,妙意谁为纾。纤缺间众美,狐裘羔为裾。而我空无有,一馈九叹馀。眼中今士龙,才业世舍诸。椽笔将精骑,诗来真捣虚。陈前眩锦绣,论报乏瑶琚。应以巴人歌,局蹐疑见祛。逝将卖书去,近君营田闾。更仆怀韦编,课儿肩竹舆。有志竟未酬,南睇几欷歔。爱我宁恶石,非子而谁与。江山怅路长,冰雪迫岁除。临风歌归去,平日赋遂初。块处念离索,文会思乐胥。寄语识自警,仆夫行膏车。
https://shici.929r.com/shici/hl8IIpX.html
梁帝号用儒,顾有佞佛癖。
区区泥其粗,佛者宁汝即。
矫矫只履翁,谈妙尘可析。
冀上一言契,何意水投石。
瓶锡翩然逝,北去甘面壁。
有道恶惊世,应俗肯留迹。
一时起诞罔,千载受诳惑。
至今利涉地,传流何荒惚。
渡江一苇尔,古今尚遗植。
纷纷捕影徒,唱一和者百。
远渡有浮杯,行空或飞锡。
至人果善幻,几何异鬼蜮。
世人堕邪蔽,徇虚不计实。
我学谢傅韩,舣舟重唶唧。
湖阴数里间,山麓矻两矶。
矶麓突江出,禹功不及施。
千古妨行舟,死生系毫釐。
我昔步矶上,雨歇暑气微。
惊湍下百尺,怒势轰千鼙。
尚忧坤轴动,无怪沙岸攲。
蛰龙渠得安,过鸟翅欲垂。
头眩胆为掉,坐叹舟上儿。
壮哉天下险,奸轨容抵巇。
如身护风寒,要地此几希。
今来岁华暮,去舟良坦夷。
人言水进退,寒暑分盛衰。
古来设险守,亦有可易时。
函谷与剑阁,秦汉尝用之。
人轻地亡重,正烦折箠笞。
恃险无兴国,兴国须藩篱。
帝王所取重,文武各攸司。
险易倏变改,即矶馀可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