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帝号用儒,顾有佞佛癖。
区区泥其粗,佛者宁汝即。
矫矫只履翁,谈妙尘可析。
冀上一言契,何意水投石。
瓶锡翩然逝,北去甘面壁。
有道恶惊世,应俗肯留迹。
一时起诞罔,千载受诳惑。
至今利涉地,传流何荒惚。
渡江一苇尔,古今尚遗植。
纷纷捕影徒,唱一和者百。
远渡有浮杯,行空或飞锡。
至人果善幻,几何异鬼蜮。
世人堕邪蔽,徇虚不计实。
我学谢傅韩,舣舟重唶唧。
梁帝号用儒,顾有佞佛癖。
区区泥其粗,佛者宁汝即。
矫矫只履翁,谈妙尘可析。
冀上一言契,何意水投石。
瓶锡翩然逝,北去甘面壁。
有道恶惊世,应俗肯留迹。
一时起诞罔,千载受诳惑。
至今利涉地,传流何荒惚。
渡江一苇尔,古今尚遗植。
纷纷捕影徒,唱一和者百。
远渡有浮杯,行空或飞锡。
至人果善幻,几何异鬼蜮。
世人堕邪蔽,徇虚不计实。
我学谢傅韩,舣舟重唶唧。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陈造所作的《长芦寺二首(其一)》。诗中批评了梁帝崇佛而轻视儒学的行为,认为他过于执着于佛教,甚至将佛理与现实混淆。诗人以"矫矫只履翁"比喻深谙佛法的高僧,但梁帝的追求并未得到真正的理解和共鸣,反而像水投石般无回应。僧人离去,留下的是对世俗的讽刺,指出佛教教义被过分夸大,导致世人陷入迷惑。
诗人感叹,即使是过江时的一叶扁舟,也比那些盲目追逐佛教幻象的人更为实在。他自比为谢傅韩,表示自己不愿随波逐流,而是坚守理性,批判世人过于追求虚幻,忽视了现实的价值。整首诗寓言深刻,批判了当时社会对于佛教的过度崇尚和虚妄追求。
清溪直下几千丈,桐庐山色相荡漾。
左回右抱徐卿门,钟灵孕秀奇而壮。
徐卿筡卿何可当,七十巳封司马郎。
童颜鹤发今八十,大夫□□尤辉煌。
惟此生辰春欲半,东风醉人花烂漫。
乌妙镂带红锦袍,笑捧霞觞乐清宴。
君不闻南斗之傍桃下人,□□更□三千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