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阴数里间,山麓矻两矶。
矶麓突江出,禹功不及施。
千古妨行舟,死生系毫釐。
我昔步矶上,雨歇暑气微。
惊湍下百尺,怒势轰千鼙。
尚忧坤轴动,无怪沙岸攲。
蛰龙渠得安,过鸟翅欲垂。
头眩胆为掉,坐叹舟上儿。
壮哉天下险,奸轨容抵巇。
如身护风寒,要地此几希。
今来岁华暮,去舟良坦夷。
人言水进退,寒暑分盛衰。
古来设险守,亦有可易时。
函谷与剑阁,秦汉尝用之。
人轻地亡重,正烦折箠笞。
恃险无兴国,兴国须藩篱。
帝王所取重,文武各攸司。
险易倏变改,即矶馀可推。
湖阴数里间,山麓矻两矶。
矶麓突江出,禹功不及施。
千古妨行舟,死生系毫釐。
我昔步矶上,雨歇暑气微。
惊湍下百尺,怒势轰千鼙。
尚忧坤轴动,无怪沙岸攲。
蛰龙渠得安,过鸟翅欲垂。
头眩胆为掉,坐叹舟上儿。
壮哉天下险,奸轨容抵巇。
如身护风寒,要地此几希。
今来岁华暮,去舟良坦夷。
人言水进退,寒暑分盛衰。
古来设险守,亦有可易时。
函谷与剑阁,秦汉尝用之。
人轻地亡重,正烦折箠笞。
恃险无兴国,兴国须藩篱。
帝王所取重,文武各攸司。
险易倏变改,即矶馀可推。
这首宋诗《上下驿矶》是宋代诗人陈造的作品,通过对湖阴附近山麓两座险峻的矶石的描绘,展现了自然景观的壮丽与历史变迁的深沉思考。诗人首先描述了矶石突兀江中,仿佛连大禹也无法改变其地貌,暗示了大自然的威力和历史的沧桑。接着,他以舟行受阻和沙岸倾斜为例,强调了这些险要之地对过往行人和国家安危的影响。
诗人回忆自己曾在此处经历风雨,感受到水流的汹涌和大地的动荡,不禁感叹自然之力的强大。他进一步指出,历史上人们曾利用险要之地作为防御,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险阻并非永恒不变,比如函谷关和剑阁这样的军事要塞,其重要性在不同历史时期有所变化。
最后,诗人以治国之道作结,强调国家兴盛不在于依赖险要之地,而是需要内外兼修,文武并举。他认为,真正的屏障是人民的团结和国家的制度,而非单纯的地理险峻。整首诗寓言深刻,借山水之险警示世人,表达了对国家治理的深思。
千丈擎天手。万卷悬河口。黄金腰下印,大如斗。
更千骑弓刀,挥霍遮前后。百计千方久。
似斗草儿童,赢个他家偏有。算枉了、双眉长恁皱。
白发空回首。那时闲说向,山中友。
看丘陇牛羊,更辨贤愚否。且自栽花柳。
怕有人来,但只道、今朝中酒。
幽居百无营,孤坐若假寐。
根尘两相接,逆流就一意。
意念纷无端,中止不及地。
寂然了无觉,乃造真实际。
百川入沧溟,众水皆一味。
止为潭渊深,动作涛澜起。
动止初何心,乃遇适然耳。
吾心未尝劳,万物将自理。
新年乐事叹何曾,闭閤烧香一病僧。
未忍便倾浇别酒,且来同看照愁灯。
颍鱼跃处新亭近,湖雪消时画舫升。
祇恐樽前无此客,清诗还有士龙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