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公名迹此犹微,已荐行藏第一机。
直自当年留翰墨,至今穷谷尚光辉。
时清谏疏空遗稿,岁晚高斋自掩扉。
珍重九原如可作,问渠何处是真归。
赵公名迹此犹微,已荐行藏第一机。
直自当年留翰墨,至今穷谷尚光辉。
时清谏疏空遗稿,岁晚高斋自掩扉。
珍重九原如可作,问渠何处是真归。
这首诗由宋代诗人朱熹所作,名为《伏读赵清献公瑞岩留题感叹之余追次元韵》。诗中表达了对赵清献公(即赵公)的敬仰与怀念之情。
首联“赵公名迹此犹微,已荐行藏第一机”,开篇点明赵公虽未在世人眼中留下显著的痕迹,但其高尚的品行和卓越的才能已通过推荐,被世人所认可,揭示了赵公虽未显赫于世,却在道德和行为上达到了极高的境界。
颔联“直自当年留翰墨,至今穷谷尚光辉”,进一步阐述赵公当年留下的文字墨迹,至今仍照亮着偏远山谷,象征着赵公的思想和精神影响深远,即使在远离尘嚣的地方,也依然熠熠生辉。
颈联“时清谏疏空遗稿,岁晚高斋自掩扉”,通过对比,指出在政治清明之时,赵公的谏言虽未能立即生效,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开始意识到其价值,而晚年时的赵公,选择闭门谢客,专心于自己的学问和道德修养,体现了他淡泊名利、追求内心宁静的生活态度。
尾联“珍重九原如可作,问渠何处是真归”,表达了对赵公的深切怀念,希望如果赵公地下有知,能理解后人对其的敬仰之情,并询问赵公真正的归宿所在,既是对赵公品德的赞美,也是对赵公精神世界的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赵公事迹的回顾和赞美,展现了朱熹对赵公高尚人格的深刻理解和高度评价,同时也表达了对赵公精神遗产的珍视与传承的愿望。
素光练净,映秋山、隐隐修眉横绿。
鳷鹊楼高天似水,碧瓦寒生银粟。
千丈斜晖,奔云涌雾,飞过卢仝屋。
更无尘气,满庭风碎梧竹。
谁念鹤发仙翁,当年曾共赏,紫岩飞瀑。
对影三人聊痛饮,一洗离愁千斛。
斗转参横,翩然归去,万里骑黄鹄。
满川霜晓,叫云吹断横玉。
玉带金鱼,绿鬓朱颜,神仙画图。
把擎天柱石,空留绿野,济川舟楫,闲舣西湖。
天欲安刘,公归重赵,许大元勋谁得如。
平章处,看人如伊吕,世似唐虞。不须别样规模。
但收揽人才多用儒。
况自昔军中,胆能寒虏,而今胸次,气欲吞胡。
紫府真人,黑头元宰,收敛神功寂似无。
归来好,正芝香枣熟,鹤瘦松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