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水三间屋,明公半席分。
帝尝招此老,天未丧斯文。
人去留青竹,山空锁白云。
升堂时想像,金石恍然闻。
流水三间屋,明公半席分。
帝尝招此老,天未丧斯文。
人去留青竹,山空锁白云。
升堂时想像,金石恍然闻。
这首诗描绘了一座简朴却充满历史韵味的修史堂。"流水三间屋",以流水环绕的三间小屋,展现了环境的清幽与宁静。"明公半席分",暗指修史者学问高深,其座位仅占半席之地,体现了学者的谦逊和学识的厚重。
"帝尝招此老",暗示这位修史者曾被朝廷看重,召见参与重要事务,显示出他的地位和才能。"天未丧斯文",表达了对传统文化和史学精神的坚守,即使岁月流转,这种文化根基仍然存在。
"人去留青竹",以青竹象征修史者的高尚品格和坚韧精神,即使人已离去,其精神犹在。"山空锁白云",则寓言了修史堂的静谧与深远,仿佛白云也被其精神所吸引。
最后两句"升堂时想像,金石恍然闻",通过想象和回忆,仿佛能听到金石般的史书声,表达了对修史工作的敬仰和对历史传承的感慨。整首诗以景寓情,赞美了修史者的精神和修史堂的历史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