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修玩事在杭州,月夕那知常滞留。
纵有侯芭常载酒,惜无李白共登楼。
蛩催织妇贫非懒,云掩霜娥老似羞。
应笑山翁痴守待,满身风露冷貂裘。
期修玩事在杭州,月夕那知常滞留。
纵有侯芭常载酒,惜无李白共登楼。
蛩催织妇贫非懒,云掩霜娥老似羞。
应笑山翁痴守待,满身风露冷貂裘。
此诗描绘了一种在杭州等待中秋之月的场景。开篇即以“期修玩事在杭州,月夕那知常滞留”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和对明月的期待。在这静谧的夜晚,即使有友人侯芭邀约共饮,也不免感到李白般的人物 缺席,共同登楼赏月的意境难以复现。
“蛩催织妇贫非懒,云掩霜娥老似羞”两句则转向生活中的另一面,蟋蟀在夜晚鸣叫,提醒着勤劳的女性纺织之事,这里的“贫非懒”表明她并非懒惰,只是生活所迫。同时,“云掩霜娥老似羞”则形象地描绘了天边飘动的云朵,遮住了月亮,使得那原本清冷的夜色更显得如同老者脸上的羞涩。
最后,“应笑山翁痴守待,满身风露冷貂裘”两句中,诗人自比为痴情的山翁,对美好事物难以释怀,即使是寒冷的夜晚,也要穿着貂裘耐心等待月亮的出现。这样的形象展现了诗人的坚守和对美景的无限向往。
整首诗通过月光、友情、生活琐碎以及个人情感的交织,勾勒出一个既有期待又带有些许孤寂与哀愁的中秋夜晚。
宿昔敦远游,名分乃异路。
千里溯波潮,一朝披云雾。
从容舍密勿,缱绻论襟趣。
披文极诋诃,析理穷章句。
明钟信有待,巨海谁能喻。
奔景骤西倾,还途忽东骛。
黄花发岸草,赤叶翻高树。
渔舟乍回归,沙禽时独赴。
宴年时未几,离歌倏成赋。
伊我念幽关,夫君思赞务。
短翮方息飞,长辔日先驱。
曝鳃□□走,逸翮康时务。
握手异沈浮,佳期安可屡。
游人试历览,旧迹已丘墟。
巴水萦非字,楚山断类书。
荒城高仞落,古柳细条疏。
烟芜遂若此,当不为能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