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公山色近庭除,胜日供公几杖馀。
千古谩传栖迹地,当年谁忆爱君书。
丹心炯炯元无间,白发星星不用锄。
待得斯民俱奠枕,归来端亦爱吾庐。
梅公山色近庭除,胜日供公几杖馀。
千古谩传栖迹地,当年谁忆爱君书。
丹心炯炯元无间,白发星星不用锄。
待得斯民俱奠枕,归来端亦爱吾庐。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张栻的作品,名为《寄题建安公梅山堂》。从内容来看,诗人通过描绘梅花和山色,表达了自己对梅花之美的欣赏,以及对过去历史人物的怀念和对现实生活的满足。
首句“梅公山色近庭除”,设定了一种幽静、宁谧的环境氛围。这里的“梅公”指的是建安公梅尧臣,他是唐代文学家,也是诗人张栻崇拜的人物之一。“山色近庭除”则形象地描绘出梅花之美,如同远处山色的映照,给人以清新脱俗的感觉。
接着,“胜日供公几杖馀”,表达了诗人对梅尧臣的敬意和怀念之情。他每天都会拿起几枝梅花来纪念这位前辈文学家。这里的“胜日”指的是美好的时光,可能是指春季梅花盛开的时候。
第三句“千古谩传栖迹地”,则是诗人对历史人物遗迹的感慨。诗人通过这种表达,展示了自己对于过去文化和文学遗产的尊重与怀念。“当年谁忆爱君书”进一步表露了诗人对梅尧臣及其作品的深厚情感。
“丹心炯炯元无间”,这里的“丹心”象征着纯洁和忠诚,说明诗人的内心世界非常纯净,不掺杂任何私心杂念。而“白发星星不用锄”则是对现实生活的一种满足和接受。诗人尽管年迈,但依然保持着乐观的心态,对生命的美好持有一份珍惜。
最后两句,“待得斯民俱奠枕,归来端亦爱吾庐”,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期待与满足。他希望能够和普通百姓一样,安然入睡,同时也期待着归家后的温馨场景。这里的“端”字意味着一种平静、祥和的状态。
总体来看,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的文学情操,也反映出了他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
枝茎何弱种何缘,著架扶持势可怜。
但见低垂长卫足,更无疏竦欲参天。
离情漫指千条线,野兴堪惊一点烟。
最惜柔谦似君子,夜凉重起绕栏边。
举手钓鳌客,削迹种瓜侯。重来吴会,三伏行见五湖秋。耳畔风波摇荡,身外功名飘忽,何路射旄头?孤负男儿志,怅望故园愁。
梦中原,挥老泪,遍南州。元龙湖海豪气,百尺卧高楼。短发霜粘两鬓,清夜盆倾一雨,喜听瓦鸣沟。犹有壮心在,付与百川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