伉俪稀年锡自天,仙经何用更钩玄。
阶前菊映斑斓服,堂上歌喧锦绣筵。
老得身闲增矍铄,貌因德邵觉清妍。
从今寿考谁堪并,万仞南山倚翠烟。
伉俪稀年锡自天,仙经何用更钩玄。
阶前菊映斑斓服,堂上歌喧锦绣筵。
老得身闲增矍铄,貌因德邵觉清妍。
从今寿考谁堪并,万仞南山倚翠烟。
这首诗赞美了林通府景源七十大寿的盛况与寿者的风采。开篇以“伉俪稀年锡自天”描绘了这对夫妇历经岁月洗礼后,依然得到上天赐予的长寿之福,寓意着他们的爱情与生活充满了幸福与吉祥。接着“仙经何用更钩玄”一句,暗喻了他们无需借助仙家秘籍,其生活已如仙境般美好。
“阶前菊映斑斓服,堂上歌喧锦绣筵”两句,通过自然景色与宴会场景的描写,展现了寿宴的热闹与喜庆。菊花在阶前绽放,映衬着寿者华丽的服饰,而堂上的歌声与欢笑声则如同锦绣般的宴会,充满了欢乐与祥和。
“老得身闲增矍铄,貌因德邵觉清妍”则赞美了寿者虽年岁已高,但身心依旧健康,精神矍铄。其外貌因品德高尚而显得更加清秀美丽,体现了内修外显的和谐之美。
最后,“从今寿考谁堪并,万仞南山倚翠烟”表达了对寿者的祝福,预示着他的长寿将无人能及,如同那万仞南山,矗立于云雾之中,象征着寿者的崇高与不朽。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寿宴场景的描绘以及对寿者的赞美,展现了明代社会中对于长寿与幸福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于道德修养与自然美景的崇尚。
冷侵珠箔雨萧萧。趁轻潮。荡兰桡。
隔岸青楼,连夜肆笙箫。
欲去徘徊无限思,风信急,似杨花,带泪飘。
香残梦残魂半消。尽山中,丛桂招。
何如共守章台畔,眉样亲描。
密语申请,欢度几良宵。
此愿告天天不许,篷背湿,数归程,第四桥。
老厌寻春,乍开帘、絮飞惊似春雪。
向晚行沽村市,酒颜朱发。
醉想当年艳侣,镜里扫、蛾眉奇绝。
丹青便、画出崔徽,尽输柔靥丰骨。罗衣旧香渐歇。
怕弦中怨语,犹道轻别。剪破同心,留赠更有何物。
游女郊原趁步,恨不见、芳尘生袜。
佳期盼、几夕团圞,半钩才吐新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