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落千山外,悠然一望赊。
黄檀六七里,绿竹两三家。
幽步窥残雪,孤愁入远霞。
今宵何处宿,茆屋有梅花。
日落千山外,悠然一望赊。
黄檀六七里,绿竹两三家。
幽步窥残雪,孤愁入远霞。
今宵何处宿,茆屋有梅花。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翁森的《过天台》,描绘了旅途中所见的自然景色和个人心境。首句"日落千山外"展现了夕阳西下时的壮丽景象,山峦在余晖中渐行渐远。"悠然一望赊"则传达出诗人闲适而略带寂寥的观景感受。
接下来的两句"黄檀六七里,绿竹两三家"具体描绘了沿途的环境,黄檀树林绵延数里,其间点缀着稀疏的绿色竹林和几户人家,营造出宁静而偏远的乡野氛围。
"幽步窥残雪"写诗人独自漫步,留意到路边可能残留的冬日积雪,增添了冬日的清冷气息。"孤愁入远霞"则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愁绪,随着视线延伸至远方的晚霞。
最后两句"今宵何处宿,茆屋有梅花"以问句收束,诗人思考今晚将在何处歇息,茅草屋旁的梅花似乎成为他心灵的寄托,暗示了对温暖和诗意生活的向往。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旅途中的自然景观和诗人的内心世界,寓情于景,富有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