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过天台》
《过天台》全文
宋 / 翁森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麻]韵

日落千山外,悠然一望赊。

黄檀六七里,绿竹两三家。

幽步窥残雪,孤愁入远霞。

今宵何处宿,茆屋有梅花。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guòtiāntái
sòng / wēngsēn

luòqiānshānwàiyōuránwàngshē

huángtánliù绿zhúliǎngsānjiā

yōukuīcánxuěchóuyuǎnxiá

jīnxiāochù宿máoyǒuméihuā

注释
日落:夕阳。
千山:远方群山。
悠然:悠闲自在。
赊:辽阔无边。
黄檀:一种树木。
六七里:六七里的距离。
绿竹:绿色竹林。
两三家:稀疏的几户人家。
幽步:幽静的小路。
窥:偷看。
残雪:残存的雪花。
远霞:远去的晚霞。
今宵:今夜。
何处宿:何处栖息。
茆屋:茅草屋。
梅花:梅花。
翻译
夕阳余晖洒满远方群山,悠然间目光所及之处辽阔无边。
黄檀树绵延六七里,其间点缀着稀疏的绿色竹林和几户人家。
在幽静的小路上,我偷窥着残存的雪花,孤独的忧愁随着远去的晚霞漫延。
今夜我将在何处栖息?茅草屋旁,梅花正悄然绽放。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翁森的《过天台》,描绘了旅途中所见的自然景色和个人心境。首句"日落千山外"展现了夕阳西下时的壮丽景象,山峦在余晖中渐行渐远。"悠然一望赊"则传达出诗人闲适而略带寂寥的观景感受。

接下来的两句"黄檀六七里,绿竹两三家"具体描绘了沿途的环境,黄檀树林绵延数里,其间点缀着稀疏的绿色竹林和几户人家,营造出宁静而偏远的乡野氛围。

"幽步窥残雪"写诗人独自漫步,留意到路边可能残留的冬日积雪,增添了冬日的清冷气息。"孤愁入远霞"则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愁绪,随着视线延伸至远方的晚霞。

最后两句"今宵何处宿,茆屋有梅花"以问句收束,诗人思考今晚将在何处歇息,茅草屋旁的梅花似乎成为他心灵的寄托,暗示了对温暖和诗意生活的向往。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旅途中的自然景观和诗人的内心世界,寓情于景,富有意境。

作者介绍
翁森

翁森
朝代:宋

台州仙居人,字秀卿,号一瓢。宋亡,隐居教授,取朱熹白鹿洞学规以为训,从学者甚众。有《一瓢集》。
猜你喜欢

白菊·其三

正色休誇满地黄,秋来白帝是当王。

繁华梦醒三更月,粉本图成一夜霜。

彭泽归来人已老,白衣送到酒都香。

瑶台此日群真会,未许红尘半点飏。

(0)

有所思二首·其二

天星岁岁在余皇,一去延津剑渺茫;

最误文皮包甲冑,漫誇卉服奉冠裳!

望乡台上分羹冷,建业城边遗镞黄。

闽峤祗今皆蔓草,不知三矢有谁囊!

(0)

枞阳谣二首·其二

沿湖下网荡湖船,网内纤鳞锦样鲜;

灯火湖边儿女笑,鱼秧种得不须田。

(0)

得友人书,道内子艰难状·其二

家计深行恻,朱颜亦固穷;

渐来应化石,遮莫但飞蓬!

寄托诚交道,支持仗女工。

可怜织箔手,不得到从戎!

(0)

即事,柬定西侯张侯服二首·其一

谁提玄钺向燕云,姓氏江南草木闻。

已指黄龙麾战士,何劳青雀拥回军!

两河父老犹挥涕,六诏乾坤正策勋。

纵有鱼符耑亦得,只今岂少信陵君!

(0)

楼船灯火

澄江春色夜犹明,云汉微茫星斗横。

银蒜万条垂甲帐,火珠千结挂霓旌。

烛龙敕水张鬐出,彩鹢凝烟衔尾行。

何处香尘空杂遝,却教灯市满蓬瀛。

(0)
诗词分类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诗人
王戎 山涛 章士钊 周笃文 张涤华 邓缵先 邵元冲 南怀瑾 李根源 张其锽 李四光 陈布雷 任援道 陶博吾 顾学颉 陈迩冬 吴梅 仇亮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