霁烟消处寒犹嫩。乍门巷、愔愔昼永。
池塘芳草魂初醒。秀句吟春未稳。
仙源阻、春风瘦损。又燕子、来无芳信。
小桃也自知人恨。满面羞红难问。
霁烟消处寒犹嫩。乍门巷、愔愔昼永。
池塘芳草魂初醒。秀句吟春未稳。
仙源阻、春风瘦损。又燕子、来无芳信。
小桃也自知人恨。满面羞红难问。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春日雨后清晨的画面。"霁烟消处寒犹嫩",写出了雨后的清新与微凉,暗示着春天的生机正在悄然复苏。"乍门巷、愔愔昼永",描绘了宁静的街巷和漫长的白天,给人一种闲适而寂寥的感觉。
"池塘芳草魂初醒",以池塘边的草丛比喻诗人的心境,仿佛春天的到来让他的心灵也从冬眠中苏醒。"秀句吟春未稳",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美景的欣赏与创作灵感的涌动,但又觉得捕捉不住这瞬间的美好。
接下来,诗人转向情感的抒发:"仙源阻、春风瘦损",暗指远方的思念和阻隔,使诗人感到春风不再如以往般繁盛,自己也因此而消瘦。"又燕子、来无芳信",借燕子归来却无佳音,寓言了期待中的消息并未到来,增添了失落的情绪。
最后,"小桃也自知人恨",将桃花拟人化,表达出诗人内心的愁绪连花朵都感受到了,它们含羞带怯,难以启齿,进一步渲染了诗人内心的苦涩与无奈。
整体来看,这首《杏花天》(其一)通过细腻的景物描绘和深沉的情感抒发,展现了宋词中常见的春日怀人主题,既有春天的生机,又有离别的哀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