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星岁岁在余皇,一去延津剑渺茫;
最误文皮包甲冑,漫誇卉服奉冠裳!
望乡台上分羹冷,建业城边遗镞黄。
闽峤祗今皆蔓草,不知三矢有谁囊!
天星岁岁在余皇,一去延津剑渺茫;
最误文皮包甲冑,漫誇卉服奉冠裳!
望乡台上分羹冷,建业城边遗镞黄。
闽峤祗今皆蔓草,不知三矢有谁囊!
这首诗是明朝抗清名将张煌言所作的《有所思二首(其二)》。诗人以天上的星辰象征自己的忠诚,即使身处逆境,仍怀揣着恢复国家的决心。他批评了那些文人误国,只知华丽外表而无实际作为的行为,同时也表达了对故乡和往昔辉煌的怀念,以及对建业(南京)历史遗迹的感慨。
"天星岁岁在余皇",诗人借天星自比,表达坚守信念的决心。“一去延津剑渺茫”,延津剑寓指抗清的壮志,但如今已难寻踪迹,显得迷茫无依。“最误文皮包甲冑,漫誇卉服奉冠裳”两句,批判了文人空谈不实,未能真正参与到保家卫国的战斗中。
“望乡台上分羹冷,建业城边遗镞黄”描绘了战后的凄凉景象,望乡台上的宴席已经冷却,战场上遗留的箭头也已泛黄,象征着战争的残酷和历史的沧桑。
最后,“闽峤祗今皆蔓草,不知三矢有谁囊”感叹时移世易,闽地(福建)如今只剩下荒草丛生,那曾经射向敌人的三支箭,又有谁还记得并铭记于心呢?这表达了诗人对后继无人的忧虑,以及对复国大业未竟的深深遗憾。整首诗情感深沉,充满了历史的厚重感和对未来的忧虑。
山木兮青青,山泉兮泠泠。
君不顾兮忽惆怅,松落色兮泉无声。
昔与君兮卧空谷,泉为琴兮松为屋。
思共济兮苍生,耻自投兮荆玉。
群龙集兮纷相迎,送君出兮谒承明。
眇不才兮独留,云霏霏兮媵予而上征。
君将行兮一停车,饮君酒兮揽君袪。
霖雨沛兮今方须,樵之云兮将何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