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受衣冠不被缠,黄花清梦已飘然。
山中再见陶弘景,林下曾多魏仲先。
顾我头颅堪一笑,是谁山水欠前缘。
尊前欲问行藏计,也约罗浮七洞天。
虽受衣冠不被缠,黄花清梦已飘然。
山中再见陶弘景,林下曾多魏仲先。
顾我头颅堪一笑,是谁山水欠前缘。
尊前欲问行藏计,也约罗浮七洞天。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苏葵所作的《送王秀才荣受冠带南归》。诗中描绘了对友人王秀才即将南归的惜别之情,以及对其未来生活的美好祝愿。
首句“虽受衣冠不被缠”,表达了王秀才虽然身着官服,但内心却不受世俗束缚,追求自由自在的生活态度。接着“黄花清梦已飘然”一句,以黄花象征高洁之志,暗示王秀才如同黄花般清雅脱俗,其梦境已经超凡脱俗,飘然于世外。
“山中再见陶弘景,林下曾多魏仲先”两句,运用典故,将王秀才比作古代隐士陶弘景和魏仲先,暗示他有着与古人相似的高远志趣和隐逸情怀。同时,也表达了对王秀才在山林间寻找心灵归宿的期待。
“顾我头颅堪一笑,是谁山水欠前缘”两句,诗人自谦地表示自己的生活或许平凡,但对王秀才的归途充满好奇与期待,同时也流露出一丝遗憾,似乎在说,自己与王秀才之间似乎缺少某种缘分,未能一同共享山水之乐。
最后,“尊前欲问行藏计,也约罗浮七洞天”两句,表达了诗人希望在酒宴上与王秀才探讨未来的计划,并约定将来一同前往罗浮山的七洞天,共同追寻心中的理想之地,体现了深厚的友情和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情感真挚,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对友人的深情厚谊,以及对自由、隐逸生活的向往,具有浓郁的文人气息和哲理意味。
牢落多生,无尽限、红尘蒙幂。
纵苦求悬解,微处不堪形诘。
猿子摩挲潭底月,痴儿咀嚼刀锋蜜。
更可怜、法网自缠绵,何时出。燕石宝,铜盘日。
浑沦枣,浮萍实。这一团打破,自通消息。
截断葛藤闲惹绊,破除谷董狂踪迹。
向本来、一点便承常,真端的。
梦幻阎浮,舍故趋新,倏忽化机潜换。
天地一丘墟,会心冥冲漠,野云舒卷。
寄迹虚舟,鉴形止水,风激游丝断。
空玉宇无尘清澈,混物我冤亲,相忘鹏鴳。镇樗散。
此际鷇食鹑居,逍遥游宴。
闻乎无声,视无色,罢金鎞去膜,作空花观。
窗户有余清,泯人牛踪迹,素华明焕。
胜概幽遐,洞灵缥缈,直许群真玩。
步坦途,摇头拊臂,到醉乡,胜入高阳池馆。世情远。
浮生瞬息归来晚。
远樊笼、虚舟不系,披览闲中真趣。
未尝羡、珂里荣名,未尝羡、金闺矩步。
乾坤俯仰,开扃牖、晃朗庭衢,会襟期、经入无何,脱巾奋然箕踞。
也不羡、龙蟠凤举,也不问、文林武库。
欲事为、无事无为,欲思虑、何思何虑。
翛然平淡,步人世、居居于于,向故园、管领光风,归来似嫌迟暮。
贫而乐,天命复奚疑。儿女聚嬉嬉。
东村邀饮香醪嫩,西家羞馔蕨芽肥。
把年华,都付与,锦囊诗。白发青衣,是人所恶。
金印碧幢,是人所慕。顾吾道、是耶非。
山妻解煮胡麻饭,山童自制薜萝衣。
问人生,须富贵,是何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