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得他山石,还将石作梁。
直从堤上去,横跨水中央。
白鹭下秋色,苍龙浮夕阳。
涛声当夜起,并入榜歌长。
运得他山石,还将石作梁。
直从堤上去,横跨水中央。
白鹭下秋色,苍龙浮夕阳。
涛声当夜起,并入榜歌长。
这首诗描绘了宝带桥的壮丽景象与自然之美,展现了诗人对桥梁建筑与周围环境和谐共存的赞美。
首句“运得他山石,还将石作梁”,开篇即点明了宝带桥的建造材料——取自他处的山石,巧妙地运用这些石材构建了桥梁的主体结构,体现了古代工匠的智慧与技艺。
接着,“直从堤上去,横跨水中央”描绘了宝带桥的布局与位置,它不仅沿着堤岸延伸,更跨越宽阔的水面,成为连接两岸的重要通道,展现出桥梁的实用功能与宏伟气势。
“白鹭下秋色,苍龙浮夕阳”两句,通过生动的意象,将宝带桥融入了自然景观之中。白鹭在秋日的天空中飞翔,与桥形成了一幅和谐的画面;而夕阳下,桥身仿佛一条苍龙浮于水面,既寓意着桥梁的坚固与不朽,也增添了诗的意境美。
最后,“涛声当夜起,并入榜歌长”则进一步渲染了夜晚时分宝带桥的氛围。随着潮水的涌动,涛声与桥边的歌声交织在一起,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充满生机的夜晚景象,让人感受到宝带桥不仅是交通的纽带,更是连接人心与自然情感的桥梁。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宝带桥及其周边环境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中国古代桥梁建筑的美学价值与人文精神,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对人类智慧的赞叹。
晨起风寒又觉加,不知信复到何花。
晴多且欲雨知节,雨久更思晴亦佳。
寂寂蕙兰菲剩馥,纷纷姚魏扫残葩。
故山政好不归去,笋蕨登盘僧馈茶。
君言不为诗,乃有如许味。
诗亦何与人,政恐伤吾气。
中怀松柏坚,外暴丹雘塈。
君虽不我语,我亦长自畏。
不惟费口颊,政尔悲肠胃。
良由习未除,匪是真为贵。
君言固邹鲁,君笔犹汉魏。
绝倒岂自文,善谑非加诽。
赠言要有益,佩服当无既。
胜私与致果,曰克仍曰毅。
曾闻郑渠凿,终有秦亩溉。
闵闵望其成,悠悠勿虚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