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伯飞章速置邮,开缄一慰一以愁。
慰因开封涨水退,愁在河夺杨桥流。
下趋贾鲁虽古道,不经久岂堤防修。
川不能容必奔放,豫齐处处将贻忧。
已闻南河诧奇事,河水反落霪霖秋。
实因散漫殃迤上,正流弱乃淤泥留。
一患浸淫生百患,南望惄若予饥调。
急则治标事遮障,俾归故道遑他谋。
重臣一再遣往勘,督筑兼命视赈赒。
宣房后已失长策,补偏实更无良猷。
平成乏术方抱愧,救民慢惜司农筹。
方伯飞章速置邮,开缄一慰一以愁。
慰因开封涨水退,愁在河夺杨桥流。
下趋贾鲁虽古道,不经久岂堤防修。
川不能容必奔放,豫齐处处将贻忧。
已闻南河诧奇事,河水反落霪霖秋。
实因散漫殃迤上,正流弱乃淤泥留。
一患浸淫生百患,南望惄若予饥调。
急则治标事遮障,俾归故道遑他谋。
重臣一再遣往勘,督筑兼命视赈赒。
宣房后已失长策,补偏实更无良猷。
平成乏术方抱愧,救民慢惜司农筹。
这首诗是清朝乾隆皇帝弘历为回应河南巡抚常钧关于开封水位下降及河流改道至杨桥的情况所作。诗中表达了对灾情的关注与忧虑,同时也展现了对治理策略的思考。
首句“方伯飞章速置邮”,描绘了常钧迅速上报灾情的情景,通过快马加鞭传递消息,显示出对灾情的高度重视。接下来,“开缄一慰一以愁”则表达了接收到报告后的复杂心情,既有对灾民的安慰,也有一丝忧虑。
“慰因开封涨水退,愁在河夺杨桥流。”这两句描述了灾情的变化,开封水位下降,但同时河流改道至杨桥,新的问题随之而来。诗人接着分析了这种情况下的治理难题:“下趋贾鲁虽古道,不经久岂堤防修。”
这里提到贾鲁河,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治水工程之一,但面对不断变化的自然环境,原有的治理措施可能不再适用。“川不能容必奔放,豫齐处处将贻忧。”诗人进一步指出,河流的自然特性决定了它会寻找最合适的路径流动,这给下游地区带来了潜在的威胁。
“已闻南河诧奇事,河水反落霪霖秋。”这一句描述了南河的异常现象,尽管秋季通常会有雨水,但河水却出现了下降,这可能是由于洪水泛滥后水位自然回降,但也可能预示着更大的问题。
“一患浸淫生百患,南望惄若予饥调。”诗人强调了一个问题的解决往往伴随着其他问题的产生,对于受灾地区的民众来说,这种局面无疑是雪上加霜。接下来,“急则治标事遮障,俾归故道遑他谋。”提出了在紧急情况下,应采取临时措施来缓解当前危机,并尽快恢复河流的正常流向。
“重臣一再遣往勘,督筑兼命视赈赒。”表明朝廷对此事的重视,派遣高级官员前往灾区进行实地考察,并监督堤坝的修复工作,同时安排救济物资的发放。
最后,“宣房后已失长策,补偏实更无良猷。”表达了对以往治水策略的反思,认为在面对复杂多变的自然环境时,寻找长久之策并非易事。而“平成乏术方抱愧,救民慢惜司农筹。”则强调了在当前情况下,应迅速行动,不惜一切代价救助受灾民众。
整首诗不仅反映了对灾情的深切关注,也体现了对治理策略的深入思考和对人民福祉的深切关怀。
圣皇抚昌运,肇基营北京。
骏奔来万方,小大罔不承。
上天锡灵贶,异瑞缤纷呈。
维时届上元,乐与臣庶并。
巨鳌戴神山,巀嵲出沧溟。
屹然向双阙,飞翠相回萦。
瑞气发华彩,五色含精英。
凝辉烛霄汉,吐耀亘天庭。
群仙驾鸾鹤,缥缈凌紫清。
箫韶合舜乐,九奏锵和鸣。
龙旂拂层霄,凤辇敞云屏。
星毬百宝丽,火树千花明。
鱼龙陈杂戏,罗绮叠晶荧。
华夷总欢庆,宴乐沾恩荣。
圣情重悦怿,朝野腾歌声。
微臣忝侍从,何以输忠诚。
愿言颂帝德,万岁乐升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