渴龙入夜吼百川,无数鲛珠迸地圆。
星斗撼天半欲落,五花琪树皆生烟。
烟灯岂不胜花朵,踏歌何人增坎坷。
风尘淮北驰羽书,金鼓江城赛灯火。
君不见狄青宣抚荆湖间,上元张乐晏清班。
忽然称疾灯未灭,五更已夺昆崙关。
渴龙入夜吼百川,无数鲛珠迸地圆。
星斗撼天半欲落,五花琪树皆生烟。
烟灯岂不胜花朵,踏歌何人增坎坷。
风尘淮北驰羽书,金鼓江城赛灯火。
君不见狄青宣抚荆湖间,上元张乐晏清班。
忽然称疾灯未灭,五更已夺昆崙关。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热闹非凡的上元节(即中国的传统元宵节,相当于西方的圣诞节)的夜晚景象。诗人以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笔触,将观灯会的盛况勾勒得淋漓尽致。
"渴龙入夜吼百川,无数鲛珠迸地圆"两句,以宏大的气势开篇,渴龙喻指节日中的巨龙模型,这些龙形饰物在夜晚中发出震天动地的吼声,而“鲛珠”则是古代传说中海中宝石,此处象征着璀璨夺目的灯饰,点缀在大地之上,如同满地的珍珠。
"星斗撼天半欲落,五花琪树皆生烟"进一步渲染了夜空与灯火交相辉映的奇景。星辰似乎被夜晚的喧嚣所动摇,而“五花琪树”则是指装饰华丽的灯具,它们好像长着烟雾,增添了一种神秘的色彩。
"烟灯岂不胜花朵,踏歌何人增坎坷"两句表达了诗人对灯火与自然之美的比较,以及节日中人们欢快的情绪。这里的“烟灯”指的是装饰的灯光,它们在夜晚中比鲜花更为夺目。而“踏歌何人增坎坷”则形象地描绘了人们在观灯时欢声笑语,甚至不惮于在路上跳起舞来。
"风尘淮北驰羽书,金鼓江城赛灯火"两句继续扩展了节日的热闹气氛。这里,“风尘”指的是狂风中的尘土,而“淮北”则是古代的一个地理概念,今指河南省一带。“驰羽书”可能是指传递信息的快马。而“金鼓江城赛灯火”则描绘了江城中的盛大场面,其中金鼓声中,人们在比拼着各自的灯火。
"君不见狄青宣抚荆湖间,上元张乐晏清班"两句转换了语境,从热闹的节日氛围转向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追忆。狄青宣是南宋末年的一位将领,而“荆湖”则可能指的是长江中游的某个地方。这一段落表达了诗人对往昔英雄事迹的怀念。
"忽然称疾灯未灭,五更已夺昆崙关"最后两句,则以戏剧性的转折结束全诗。“称疾”意味着有人突然称病,而“灯未灭”则是说虽然节日还未结束,但某种紧急情况已经出现。而“五更已夺昆崙关”则暗示了一场突如其来的变故,可能是战事或其他紧急事件。
这首诗通过对上元节观灯盛况的细腻描绘,以及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追忆,展现了丰富的情感和深邃的历史意识。
遁甲爰皇里,星占太乙宫。
天门开奕奕,佳气郁葱葱。
碧落三乾外,黄图四海中。
邑居环若水,城阙抵新丰。
玉槛昆崙侧,金枢地轴东。
上真朝北斗,元始咏南风。
汉君祠五帝,淮王礼八公。
道书编竹简,灵液灌梧桐。
草茂琼阶绿,花繁宝树红。
石楼纷似画,地镜淼如空。
桑海年应积,桃源路不穷。
黄轩若有问,三月住崆峒。
岁云暮矣多北风,潇湘洞庭白雪中。
渔父天寒网罟冻,莫徭射雁鸣桑弓。
去年米贵阙军食,今年米贱大伤农。
高马达官厌酒肉,此辈杼轴茅茨空。
楚人重鱼不重鸟,汝休枉杀南飞鸿。
况闻处处鬻男女,割慈忍爱还租庸。
往日用钱捉私铸,今许铅锡和青铜。
刻泥为之最易得,好恶不合长相蒙。
万国城头吹画角,此曲哀怨何时终?
雁度秋色远,日静无云时。
客心不自得,浩漫将何之。
忽忆范野人,闲园养幽姿。
茫然起逸兴,但恐行来迟。
城壕失往路,马首迷荒陂。
不惜翠云裘,遂为苍耳欺。
入门且一笑,把臂君为谁。
酒客爱秋蔬,山盘荐霜梨。
他筵不下箸,此席忘朝饥。
酸枣垂北郭,寒瓜蔓东篱。
还倾四五酌,自咏猛虎词。
近作十日欢,远为千载期。
风流自簸荡,谑浪偏相宜。
酣来上马去,却笑高阳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