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度秋色远,日静无云时。
客心不自得,浩漫将何之。
忽忆范野人,闲园养幽姿。
茫然起逸兴,但恐行来迟。
城壕失往路,马首迷荒陂。
不惜翠云裘,遂为苍耳欺。
入门且一笑,把臂君为谁。
酒客爱秋蔬,山盘荐霜梨。
他筵不下箸,此席忘朝饥。
酸枣垂北郭,寒瓜蔓东篱。
还倾四五酌,自咏猛虎词。
近作十日欢,远为千载期。
风流自簸荡,谑浪偏相宜。
酣来上马去,却笑高阳池。
雁度秋色远,日静无云时。
客心不自得,浩漫将何之。
忽忆范野人,闲园养幽姿。
茫然起逸兴,但恐行来迟。
城壕失往路,马首迷荒陂。
不惜翠云裘,遂为苍耳欺。
入门且一笑,把臂君为谁。
酒客爱秋蔬,山盘荐霜梨。
他筵不下箸,此席忘朝饥。
酸枣垂北郭,寒瓜蔓东篱。
还倾四五酌,自咏猛虎词。
近作十日欢,远为千载期。
风流自簸荡,谑浪偏相宜。
酣来上马去,却笑高阳池。
这首诗是唐代著名诗人李白的作品,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友情的珍视。诗中通过描绘秋天的宁静与远离尘嚣的田园生活,抒发了诗人想要逃避世俗纷争、追求心灵自由的愿望。
首句“雁度秋色远”描写了秋日里大雁飞过长空,带来了遥远的秋意。紧接着,“日静无云时”则是对那天气万里的景象进行细腻的刻画。这两句交织出一种宁静而又略带忧伤的情绪。
“客心不自得,浩漫将何之”表达了诗人作为旅途中的游子,对于未知未来感到不安和迷茫。然而,这种不安并没有持续太久,因为下一句“我忽忆范野人,闲园养幽姿”很快转换了情绪,诗人开始回想起那位隐居在鲁城北的范居士,心中充满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茫然起逸兴,但恐行来迟”表达了诗人的心潮澎湃和急切想要前往的迫切心理。然而,“城壕失往路,马首迷荒陂”则描绘了一种迷失和困惑的情景,这里的“城壕”很可能是指城市或旧时的界限,而“往路”则意味着过去的道路或者是过往的生活轨迹。
“不惜翠云裘,遂为苍耳欺”显示了诗人对物质享受的淡然态度,以及他选择一种更简单、更接近自然的生活方式。这里的“苍耳”可能是指野生的谷类植物,是诗人采摘食用的对象。
“入门且一笑, 把臂君为谁”则是一种欢快的情绪,诗人似乎已经找到了心灵的栖息之地,并对友人的到来感到欣喜。紧接着,“酒客爱秋蔬,山盘荐霜梨”描写了诗人与朋友一起品尝着自家园中收获的果实和野菜,这里表达了一种简单而纯粹的生活享受。
“他筵不下箸,此席忘朝饥”则强调了这场宴席上的欢乐和满足,连日间的饥饿感也已经被忘却。以下几句,“酸枣垂北郭,寒瓜蔓东篱”继续描绘着田园中的丰收景象。
“还倾四五酌,自咏猛虎词”则转向了诗人对酒的热爱,以及他对自己文采飞扬、如猛虎般雄健的文字表达出的赞赏。紧接着,“近作十日欢,远为千载期”显示了诗人的创作热情和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待。
最后,“风流自簸荡,谑浪偏相宜”则是对自己性格中潇洒、不羁的一面进行了肯定。“酣来上马去,却笑高阳池”则是诗人在酒意朦胧中骑上马匹,回首时对那片曾经游历的地方感到一丝慵懒的笑意。
总体来说,这首诗不仅展示了李白超凡脱俗的一面,更展现了他对于自然、友情和生活的热爱,以及追求自由自在的精神世界。
稍稍晨鸟翔,淅淅草上霜。
人生早罹苦,寿命恐不长。
二十学已成,三十名不彰。
岂无同门友,贵贱易中肠。
驱马行万里,悠悠过帝乡。
幸因弦歌末,得上君子堂。
众乐互喧奏,独子备笙簧。
坐中无知音,安得神扬扬。
愿因高风起,上感白日光。
白水流今古,青山送死生。
驱驰三楚掾,倏忽一空名。
金玉埋皋壤,芝兰哭弟兄。
龙头孤后进,鹏翅失前程。
愁变风云色,悲连鼓角声。
落星辞圣代,寒梦闭佳城。
伊昔来江邑,从容副国英。
德踰栖棘美,公亚饮冰清。
大厦亡孤直,群儒忆老成。
白驹悲里巷,梁木恸簪缨。
陇遂添新草,珠还满旧籯。
苍苍难可问,原上晚烟横。
相共游梁今独还,异乡摇落忆空山。
信陵死后无公子,徒向夷门学抱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