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纵东越入西秦,十度闻莺不见春。
试向昆山投瓦砾,便容灵沼濯埃尘。
悲欢暗负风云力,感激潜生草木身。
中夜自将形影语,古来吞炭是何人。
一纵东越入西秦,十度闻莺不见春。
试向昆山投瓦砾,便容灵沼濯埃尘。
悲欢暗负风云力,感激潜生草木身。
中夜自将形影语,古来吞炭是何人。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行旅的孤寂与自然的情感交融。"一纵东越入西秦,十度闻莺不见春"表达了诗人在漫长的旅途中,对春天的渴望和未能实现的期盼。东越和西秦跨越地域的远离,反衬出行者对春意的追寻无果。
"试向昆山投瓦砾,便容灵沼濯埃尘"则是诗人在自然之中寻找慰藉,通过抛掷瓦砾来表达内心的情感波动,但即使如此,也只能是在静谧的水边留下尘迹。
"悲欢暗负风云力,感激潜生草木身"透露出诗人对于自然界中变化无常的悲观情绪,同时又对大自然赋予生命力的赞美之情。"中夜自将形影语,古来吞炭是何人"则是在深夜与自己的身影交流,感叹那些在历史长河中默默承受苦难的人们。
诗中充满了对自然的敬畏和个人内心世界的情感流露。通过风云、草木等自然元素,诗人表达了自己对于生命、时间和情感深刻的体悟。这是一首在孤独与自然之美之间游走的抒情之作,它以细腻的情感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古典文学中的哲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