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春二三月,缘草被修路。
青林无鲜华,啼鴂亘晨暮。
凄彼泉下人,不知春风度。
驱驱无返辙,谁者为新故。
往古既复然,非我独忧惧。
天物各推迁,胡为滋惊怖。
虑苦不得甘,蚤计良巳误。
灭性以求真,浮光栖月露。
鼎鼎百年中,含情抱贞素。
阳春二三月,缘草被修路。
青林无鲜华,啼鴂亘晨暮。
凄彼泉下人,不知春风度。
驱驱无返辙,谁者为新故。
往古既复然,非我独忧惧。
天物各推迁,胡为滋惊怖。
虑苦不得甘,蚤计良巳误。
灭性以求真,浮光栖月露。
鼎鼎百年中,含情抱贞素。
这首诗是王夫之在明末清初所作的《拟古诗十九首》中的第十四首,描绘了春天景色与人生哲理的交融。诗人通过阳春三月的景象,描述了路边草木被修剪以修筑道路,然而青葱的树林却失去了往日的鲜艳花朵,只有杜鹃鸟昼夜不停地啼叫,形成一种凄凉的氛围。诗人借此寓言地下世界的人们,无法感受到春风吹过,暗示生命的短暂和无常。
接着,诗人感慨人生的无常变迁,指出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人们都在经历着同样的过程,自己并非唯一忧虑之人。他反思自己的忧虑,认为过早地寻求安逸或过度担忧都是错误的。诗人主张顺应自然,放弃外在的浮华追求,保持内心的真我,如同月露般清澈。最后,他强调在短暂的人生中,应怀抱坚贞的情感和品性。
整首诗语言简洁,情感深沉,通过自然景象揭示人生哲理,体现了王夫之对生命、自然和人性的独特见解。
吴宫四面秋江水,江清露白芙蓉死。
吴王醉后欲更衣,座上美人娇不起。
宫中千门复万户,君恩反覆谁能数。
君心与妾既不同,徒向君前作歌舞。
茱萸满宫红实垂,秋风袅袅生繁枝。
姑苏台上夕燕罢,佗人侍寝还独归。
白日在天光在地,君今那得长相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