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梅母之殡》
《梅母之殡》全文
清 / 李绛青   形式: 古风

路出正阳桥,四衢声鼎沸。

车马塞道涂,男女满街市。

询彼何以故,梅氏有凶事。

梅氏何许人,客言我告尔。

不是强军阀,亦非新官吏。

鼎鼎梅兰芳,花衫最绝技。

今为祖母丧,殡宫过此地。

彩仗已森列,輀舆还未至。

客导使向前,百戏目为翳。

铭旌一丈长,细读无几字。

阔扁先总统,彷佛急公义。

有类黄金榜,宝琦姓孙氏。

其馀诸哀挽,略可类分四。

前列为阁部,其次即义士。

又次为文人,最后属伶界。

一时狂风来,疾捲同旗靡。

俄而灵车到,鹄立执绋俟。

后随多伶官,前引皆卿贰。

箫笳哀动魄,铙饶暄震耳。

梅伶挽柩行,梨花微带泪。

行人惊未见,如睹真仙子。

拍掌怪叫好,似在舞台底。

警察为清道,大施鞭与箠。

观者叹啧啧,谓是福所致。

余乃告客言,此即是遭际。

王纲不解纽,岂容此纵恣。

军政不贪暴,谁助此奢侈。

玄黄已错行,颠倒难思拟。

客言壬戌春,两军战易水。

死者千万人,膏血草为萎。

京观填一坑,何曾有棺瘗。

此是何功德,彼又何罪戾。

余言更勿论,此尤属儿戏。

一语为客告,人趋势与利。

兰芳倘不禄,哀荣岂只此。

必有李天下,观赐九坛祭。

必有大将军,为请国葬体。

人妖泊五行,怪状兴乱世。

莽莽十年间,逆知必至是。

闻罢叹而笑,略为记一二。

惜无蒲留仙,大笔重叙次。

并入金和尚,后先同志异。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梅氏家族成员因梅母去世而举行的隆重葬礼场景,以及当时社会对这一事件的不同反应。诗中不仅详细描述了葬礼的规模和仪式,还通过对比不同人物的身份和角色,展现了当时社会阶层的差异。同时,诗人也借机表达了对社会现象的反思,探讨了权力、利益、道德与艺术之间的复杂关系。

诗的开头描绘了葬礼开始时的热闹场面,街道上车水马龙,人潮涌动。接着,诗人询问了葬礼的原因,引出了梅母去世的消息。随后,诗人通过旁观者的叙述,介绍了梅母生前的成就——梅兰芳的卓越表演技艺。诗中提到,梅母的葬礼上,各种戏剧表演和哀悼挽联展示了不同群体的参与,从政府官员到普通百姓,再到艺术家,都以各自的方式表达哀思。

诗的后半部分则转向了对社会现象的反思。诗人提到了战争带来的巨大伤亡,以及葬礼上所展现的奢华与秩序,与之前战争中的残酷形成了鲜明对比。诗人通过这些对比,表达了对社会公正、人性尊严以及艺术价值的思考。最后,诗人以一种幽默而讽刺的口吻,预示了未来可能出现的类似情况,并表达了对历史的深思。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是一幅生动的社会风俗画,也是对当时社会问题的深刻反思,体现了诗人敏锐的社会洞察力和人文关怀。

作者介绍

李绛青
朝代:清

猜你喜欢

寄罗博士

莫说文星与酒星,已同伧父泣新亭。

梦中此日头能白,海内何人眼更青?

鹃化羽毛犹姓杜,鹤归华表尚名丁。

纵然记得前朝事,弹向银筝只自听。

(0)

次林叔大都事韵四首·其二

何处银鞍白鼻騧,忘将锦瑟数年华。

渡头水急怜桃叶,陌上春狂信柳花。

那得芳心对鹦鹉,泣将残泪付琵琶。

一身已自成惆怅,况是平阳十万家!

(0)

续游十二首·其十二

清夜能游必慧人,泪垂红烛意堪亲。

纸窗窄槛通新月,细蕊疏花验小春。

戏掐枣膏添麝火,暗拈瓜子记杯巡。

相思怨绝诗难写,却爱弹丝诉得真。

(0)

续游十二首·其七

华筵烛臭恼娇娆,茗碗持听月底箫。

清露压衣沾暗麝,凉风吹颊散红潮。

佛珠久换金缠臂,斗草新输玉系腰。

邻女近裁靴样浅,月明相唤走红桥。

(0)

御君兄内子妆阁被火敬唁以诗八首·其七

中郎坟籍痛飞灰,赖有文姬诵忆来。

更得赏心高韵事,爨烟声裹辨琴材。

(0)

即事十首·其二

佳期卜夜昼关心,拢髻斜阳换翠簪。

姊意未容先罢绣,郎前何惜乍调琴。

欢情岂系眠迟早,笑语能移意浅深。

好趁竹窗烟月色,吴江香雪为君斟。

(0)
诗词分类
初中必背 高中必背 秋天 菊花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诗人
魏收 孟昶 刘辩 黄爵滋 何基 王诜 张旭 曾布 黎士弘 刘仁本 陈洪绶 马致远 李朴 张仲素 高其倬 柳恽 聂夷中 胡安国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