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转溪山果大奇,茂林门径古苔滋。
坐馀沿石閒听水,茶罢巡檐遍读碑。
飞白洒然前辈字,养鱼浴却向来池。
菖蒲葺葺仙人发,随我归来与静宜。
路转溪山果大奇,茂林门径古苔滋。
坐馀沿石閒听水,茶罢巡檐遍读碑。
飞白洒然前辈字,养鱼浴却向来池。
菖蒲葺葺仙人发,随我归来与静宜。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西菩山明智寺的居住生活,充满了对自然之美和佛教禅意的赞赏。"路转溪山果大奇,茂林门径古苔滋"表达了一种深入幽静自然之中的感觉,溪水蜿蜒曲折,山果异常肥硕,林间的小道上覆盖着厚厚的苔藓,给人一种时光静好、物态丰盈的印象。
"坐馀沿石閒听水,茶罢巡檐遍读碑"则描绘了诗人在寺庙中的悠然自得。他坐在石制的栏杆旁边聆听溪流的声响,喝完茶后漫步于屋檐下,不断地阅读那些刻有诗文的碑刻,这些细节展现了一种淡泊明志、与世无争的生活态度。
"飞白洒然前辈字,养鱼浴却向来池"中,“飞白”形容书法笔触的潇滟流畅,而“养鱼浴却向来池”则显示了诗人对自然生灵的关怀和尊重,同时也反映出一种闲适自在的人生境界。
"菖蒲葺葺仙人发,随我归来与静宜"这两句通过菖蒲草盛长如人的头发来比喻仙境的宁静美好。诗人希望能够随着这种宁静自然的氛围归来,与之相伴,以达到内心的平和安宁。
整首诗流露出一种超然物外、与大自然合一的精神追求,通过对寺庙周遭环境的细腻描写,以及对佛教文化的体验与感悟,展现了诗人深厚的禅意与艺术造诣。
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
只可自怡悦,不堪持赠君。
倦贰文昌,乐请左符,双旌去指东藩。
有腰金新宠,昼锦荣观。
独步文章,家传素业,世宝青毡。
动欢声和气,里巷初惊,侍从衣冠。
朱门映柳,绮窗临水,盛游应记当年。
端解道、香留罗袜,墨在蛮笺。
惆怅江边侧帽,寻思花底遗鞭。
不如沈醉,莫思身外,且斗樽前。
簟枕邀凉,琴书换日,睡余无力。细洒冰泉,并刀破甘碧。墙头唤酒,谁问讯、城南诗客。岑寂,高柳晚蝉,说西风消息。
虹梁水陌,鱼浪吹香,红衣半狼藉。维舟试望,故国渺天北。可惜柳边沙外,不共美人游历。问甚时同赋,三十六陂秋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