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
只可自怡悦,不堪持赠君。
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
只可自怡悦,不堪持赠君。
这首诗《送僧偈》由宋代诗人释惟政所作,通过简练的语言描绘了山中景色与禅意,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欣赏以及对佛法的深刻理解。
首句“山中何所有”,以问句形式引出,似乎在探寻山中究竟蕴藏了什么。然而,次句“岭上多白云”给出了答案——山中之所有,便是那飘渺不定的白云。白云象征着自由、变化和超脱,是自然界的灵性体现,也是诗人内心世界的投射。
“祇可自怡悦,不堪持赠君。”这两句则表达了诗人的情感。白云虽美,却难以分享给他人,只能让观者自己感受到那份宁静与超然。这里的“自怡悦”不仅指个人的愉悦,也暗含了对佛法智慧的领悟,即真正的快乐和智慧只能由个体内心体验获得,无法通过物质或言语传递给他人。
整首诗通过描绘山中美景,传达了一种超越物质层面的精神追求,强调了内心的平静与自我修养的重要性。在诗人看来,真正的价值和幸福来自于内心的感悟与修行,而非外在的物质拥有或他人的给予。这种思想体现了佛教中关于“空”与“无我”的哲学理念,鼓励人们追求内在的和谐与解脱。
会难恨别遽,冒雨一相送。
既乏杯酒叙,仍阻游屐从。
空对杂花飘,时闻一禽哢。
欲辞复少留,道孤觉交重。
濯缨已类李,弹冠长异贡。
守拙易索居,耽静俱违众。
愁心共云远,还舫随波动。
群山江上青,何处牵离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