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江偃仰见明月,月向天心散冰雪。
扪天恍忽与之吻,桂树琼枝纷纠结。
倏挺枯槎汎河汉,又似山阴理归楫。
美人不来江水深,独对风烟正愁绝。
欲愁绝兮奈此怀,征帆茫茫江上开。
黄芦风起鸟声至,千里一望银山来。
银山嵯峨隔沧海,海上群仙复谁在?
五鳌已没三山沈,扶桑叶条失光彩。
丹砂不逐儿童归,旷怀更为秦人悲。
英雄去国彼其志,想像金阙空葳蕤。
笑呼白云觞我酒,翠叠连山作窗牖。
狂风吹月落西去,水气冥冥浴星斗。
夜深忽到蛾眉亭,紫鳞欲去江潮生。
只愁新诗幻出龙虎文,翩然将我日月元气归沧溟。
空江偃仰见明月,月向天心散冰雪。
扪天恍忽与之吻,桂树琼枝纷纠结。
倏挺枯槎汎河汉,又似山阴理归楫。
美人不来江水深,独对风烟正愁绝。
欲愁绝兮奈此怀,征帆茫茫江上开。
黄芦风起鸟声至,千里一望银山来。
银山嵯峨隔沧海,海上群仙复谁在?
五鳌已没三山沈,扶桑叶条失光彩。
丹砂不逐儿童归,旷怀更为秦人悲。
英雄去国彼其志,想像金阙空葳蕤。
笑呼白云觞我酒,翠叠连山作窗牖。
狂风吹月落西去,水气冥冥浴星斗。
夜深忽到蛾眉亭,紫鳞欲去江潮生。
只愁新诗幻出龙虎文,翩然将我日月元气归沧溟。
《月夜过采石江呈樵隐学士兼示吾徒李止顺文》【元·李泂】空江偃仰见明月,月向天心散冰雪。扪天恍忽与之吻,桂树琼枝纷纠结。倏挺枯槎汎河汉,又似山阴理归楫。美人不来江水深,独对风烟正愁绝。欲愁绝兮奈此怀,征帆茫茫江上开。黄芦风起鸟声至,千里一望银山来。银山嵯峨隔沧海,海上群仙复谁在?五鳌已没三山沈,扶桑叶条失光彩。丹砂不逐儿童归,旷怀更为秦人悲。英雄去国彼其志,想像金阙空葳蕤。笑呼白云觞我酒,翠叠连山作窗牖。狂风吹月落西去,水气冥冥浴星斗。夜深忽到蛾眉亭,紫鳞欲去江潮生。只愁新诗幻出龙虎文,翩然将我日月元气归沧溟。
https://shici.929r.com/shici/iyZws.html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月夜行舟于长江之上,所见所感的壮丽景象和内心情感的细腻变化。诗中运用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月光洒满江面的静谧与广阔,以及诗人面对自然美景时的孤独与感慨。
首句“空江偃仰见明月”以“空江”为背景,通过“偃仰”二字形象地描绘了江面的平静与月光的柔和,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氛围。接着,“月向天心散冰雪”进一步渲染了月光的纯净与清冷,仿佛是天心散落的冰雪,给人以清凉之感。
“扪天恍忽与之吻”一句,诗人似乎伸手触摸天空,表达了对宇宙的向往与探索。接下来的“桂树琼枝纷纠结”,则以桂树和琼枝的繁茂,象征着自然界的美好与和谐,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丰富与复杂。
“倏挺枯槎汎河汉”描绘了诗人突然间看到一根枯木漂浮在银河般的江面上,这一瞬间的奇观引发了他对生命与时间的思考。“又似山阴理归楫”则表达了诗人对回归宁静生活的渴望。
“美人不来江水深,独对风烟正愁绝”两句,诗人以“美人”象征理想与追求,表达了在现实面前感到的孤独与失落。接下来的“欲愁绝兮奈此怀,征帆茫茫江上开”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的复杂性,既有对未来的忧虑,也有对过去的怀念。
“黄芦风起鸟声至,千里一望银山来”描绘了江边的景色,黄芦随风摇曳,鸟鸣声起,远处的山峦在月光下显得银白一片,展现出一幅宁静而又充满生机的画面。
“银山嵯峨隔沧海,海上群仙复谁在?”诗人借景抒情,表达了对遥远仙境的向往与对现实世界的反思。接下来的“五鳌已没三山沈,扶桑叶条失光彩”则以古代神话中的元素,进一步强化了这种对理想与现实之间距离的感慨。
“丹砂不逐儿童归,旷怀更为秦人悲”表达了诗人对历史与个人命运的感慨,即使在繁华背后,也隐藏着无尽的孤独与悲哀。
最后,“英雄去国彼其志,想像金阙空葳蕤”以英雄远去国家,空留想象中的辉煌,表达了对历史变迁和个人命运的深刻洞察。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情感,展现了诗人面对自然美景时的复杂心境,既有对美的赞叹,也有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缥蒂缃枝出绛房,绿阴青子送春忙。
涓涓泣露紫含笑,焰焰烧空红佛桑。
落日孤烟知客恨,短篱破屋为谁香。
主人白发青裙袂,子美诗中黄四娘。
老来可喜,是历遍人间,谙知物外。
看透虚空,将恨海愁山,一时挼碎。
免被花迷,不为酒困,到处惺惺地。
饱来觅睡,睡起逢场作戏。
休说古往今来,乃翁心里,没许多般事。
也不蕲仙不佞佛,不学栖栖孔子。
懒共贤争,从教他笑,如此只如此。
杂剧打了,戏衫脱与呆底。
倦童疲马放松门,自把长筇倚石根。
江月转空为白昼,岭云分暝与黄昏。
鼠摇岑寂声随起,鸦矫荒寒影对翻。
当此不知谁客主,道人忘我我忘言。
地偏人迹希,斋厨冷如刷。
老僧挑野菜,岂识腥与血。
饥鼠知自迁,畜猫竟徒设。
我来客南斋,盘餐稍罗列。
烹炮愧寡鲜,弃置谢琐屑。
二猫亦慕膻,媻跚事争齧。
小儿强解事,叱逐加撞㧙。
尺箠未去手,二猫复及闑。
惩羹肯吹齑,废食未因噎。
小儿恚猫痴,提耳当割切。
谢儿儿勿嗔,我曹更痴绝。
要之等为口,已矣莫中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