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鹤,红鹤,东江飞度西江泊。
萧萧晚烟和夜霜,寒鱼沉波不可啄。
转松梢,转松梢,孤声不停危梦摇。
呜呼此友兮宜相求,付与江天能复留。
红鹤,红鹤,东江飞度西江泊。
萧萧晚烟和夜霜,寒鱼沉波不可啄。
转松梢,转松梢,孤声不停危梦摇。
呜呼此友兮宜相求,付与江天能复留。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红鹤在江边栖息的画面,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红鹤的孤独与美丽,以及它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处。诗人以“红鹤”为题,不仅描绘了其外在的色彩美,更深入地刻画了其内在的情感世界。
“红鹤,红鹤,东江飞度西江泊。” 开篇即以“红鹤”为中心,通过“飞度”与“泊”两个动词,展现了红鹤从东江飞至西江的动态过程,赋予了画面以动感和空间感。同时,“红鹤”二字反复出现,强化了主题,也暗示了红鹤在诗人心中的独特地位。
“萧萧晚烟和夜霜,寒鱼沉波不可啄。” 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红鹤所处的环境——傍晚时分,晚烟与夜霜交织,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凄凉的氛围。同时,通过“寒鱼沉波”的细节,不仅增加了画面的层次感,也暗示了红鹤生存环境的艰难与孤独。
“转松梢,转松梢,孤声不停危梦摇。” 这里诗人将红鹤的声音与松树的形态相结合,通过“转松梢”的动作,展现了红鹤在松林间飞翔的姿态,同时也借“孤声”表达了红鹤的孤独感。这一句中的“危梦摇”则可能象征着红鹤在寻找食物或栖息地时面临的困难与挑战。
最后,“呜呼此友兮宜相求,付与江天能复留。”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红鹤的深深同情与渴望与其相伴的愿望,同时也寄托了对自然和谐共存的美好愿景。诗人将红鹤视为朋友,希望与之相依相伴,体现了人与自然之间深厚的情感联系。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邃的情感表达,展现了红鹤在自然环境中的生存状态及其与诗人之间的情感共鸣,是一首富有意境和哲思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