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宫殿化为烽,休道秦关百二重。
沧海未全归禹贡,蓟门何处尽尧封。
朝廷衮职虽多预,天下军储不自供。
稍喜临边王相国,肯销金甲事春农。
洛阳宫殿化为烽,休道秦关百二重。
沧海未全归禹贡,蓟门何处尽尧封。
朝廷衮职虽多预,天下军储不自供。
稍喜临边王相国,肯销金甲事春农。
这首诗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甫创作的,收录在他的《诸将五首》中的第三首。诗中通过对历史的回顾和对现实的反思,表达了作者对于国家安危和边疆战事的担忧,以及对能够解甲归田、致力于农业发展领导者的赞赏。
"洛阳宫殿化为烽,休道秦关百二重。" 这两句描绘出一幅战争频仍、国泰民安无保障的画面。洛阳作为古都,其宫殿的沦丧象征着国家的动荡不安,而秦关百二重则暗示了边疆的危险与重重防守。
"沧海未全归禹贡,蓟门何处尽尧封。" 这两句诗通过对远古圣王禹和尧的引用,表达了诗人对于恢复国家安宁、实现盛世理想的渴望。
"朝廷衮职虽多预,天下军储不自供。" 这两句反映出当时朝政混乱、物资供应不足的问题,即便是朝廷中的高官也有预见到战事,但国家的军需物资却不能自给自足。
"稍喜临边王相国,肯销金甲事春农。"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能够在边疆稳定局势、推动农业发展的领导者(王相国)的赞许之情,以及对和平生产生活的向往。这也正是杜甫作为一个关心国家命运的士大夫所持有的理想。
总体来看,这首诗融合了历史思考与现实批评,表现出诗人深厚的爱国情怀和对战争与和平的深刻理解。
狐兔何纵横,大地遍荆杞。
干戈何扰攘,谁洒河山耻!
蒿目战争场,相持鹬蚌死。
忆昔炽彝氛,荡乱将一纪。
何期不逾时,西粤纷刀矢。
小丑任跳梁,蔓草渐迤逦。
无计靖妖魔,一埽逃穴蚁。
提帅百战孤,吁天拊髋髀。
宫傅陨大星,狼烟何日止?
悲哉沙虫军,鸢旗屡屡靡!
继之山左饥,泗决没田里。
呼山庚癸哀,横流奔马驶。
羽书驰九阍,群臣魂魄褫。
议赈杼柚空,顾表恐失里。
况复艇寇肆,沿海啜脂髓。
更逢大厉秋,爨骸将命抵。
吁嗟世事乖,丝棼孰得理?
努力报清时,长城帝所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