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献纳侍彤墀,鸿渐閒思见羽仪。
先哲所焚惟疏草,不留谠论后人知。
十年献纳侍彤墀,鸿渐閒思见羽仪。
先哲所焚惟疏草,不留谠论后人知。
这首诗《偶书》由明代诗人黄重创作,通过简练的语言表达了对历史与言论自由的深刻思考。
首句“十年献纳侍彤墀”,描绘了诗人长时间在朝廷中为国效力,贡献自己的智慧与才华,如同在朱红色的大殿中默默奉献的臣子。这里的“彤墀”象征着权力与庄严的朝廷环境,暗示了诗人长期的官场生涯。
次句“鸿渐闲思见羽仪”,则转而表达诗人闲暇时的深思熟虑,如同鸿雁在天空中翱翔,其姿态优雅,引人注目。这里以“鸿渐”比喻诗人的思想和见解,暗示其见解高远且具有影响力,犹如飞翔的鸿雁一般,展现出诗人独特的见解和深邃的思想。
后两句“先哲所焚惟疏草,不留谠论后人知”,则是对历史的反思。诗人提到古代的智者或贤士,他们的言论或著作可能因为种种原因被销毁或遗忘,导致他们的真知灼见未能流传后世,为后人所知。这里的“谠论”指的是正直、公正的言论,强调了言论自由与知识传承的重要性。诗人通过这一对比,表达了对历史中被忽视或遗失的知识和智慧的惋惜之情,同时也呼吁人们珍惜并传承这些宝贵的思想遗产。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个人经历、自然景象以及历史反思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知识、真理和历史的深刻洞察,以及对言论自由和知识传承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