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别黄龙到紫云,春山肤寸正氤氲。
连冈谁识东西洞,求气全诠九五文。
似此宜居易博士,如何都属佛声闻。
今将复古诚难矣,且自因民意所欣。
才别黄龙到紫云,春山肤寸正氤氲。
连冈谁识东西洞,求气全诠九五文。
似此宜居易博士,如何都属佛声闻。
今将复古诚难矣,且自因民意所欣。
这首诗描绘了紫云洞的神秘与自然之美,以及对传统文化的向往与追求。首句“才别黄龙到紫云”以“黄龙”象征已逝去的事物或地方,而“紫云”则引出新的景象,暗示着变化与过渡。接着,“春山肤寸正氤氲”描绘了春天山间雾气弥漫的景象,营造了一种朦胧而生机勃勃的氛围。
“连冈谁识东西洞,求气全诠九五文”两句,通过询问识得东西洞的人是谁,以及对九五之数的诠释,隐含了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和对传统哲学思想的探索。这里“九五”是中国古代哲学中的重要概念,常代表至高无上的地位或理想状态。
“似此宜居易博士,如何都属佛声闻”表达了对理想居所的向往,同时也暗含了对佛教智慧的尊重。易博士可能指的是精通《易经》的学者,而“佛声闻”则是佛教中对初学者的称呼,这里或许是在探讨不同知识体系间的联系与融合。
最后,“今将复古诚难矣,且自因民意所欣”表达了在现代社会背景下,回归传统可能面临的困难,但同时强调了顺应民众意愿的重要性。这反映了作者对于文化传承与社会发展的思考,以及在传统与现代之间寻求平衡的态度。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对文化议题的探讨,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美、传统文化以及社会变迁的深刻感悟。
右军正行妙入神,大令破体皆天真。
墨池一派流不断,万古谁步琅琊尘。
兰亭之胤何纷纷,片纸几尽江南珉。
只今诸帖重淳化,奚家墨沈犹如新。
李怀琳手王著眼,珷玞遂混连城珍。
临江选石最精绝,二王以外知无人。
麝煤轻拂薄蝉翅,苔文细晕生鱼鳞。
高帝子孙尽隆准,坐使重儓那得伸。
宝船再堕野人手,贫里于今知不贫。
牙签玉轴小贞观,雄飞雌逐家延津。
明窗响拓日再过,纵拙肯作平原筋。
吴郎醉骂金陵席,骑马却赴通州谪。
三载黯淡风尘深,始作江南幕中客。
吴郎濩落偃蹇且莫论,尔是文定尚书孙。
书生不及文定世,父老犹传孝皇事。
洛阳长沙初拜相,华容浮梁互相让。
九重握手赐颜色,万里君门若咫尺。
是时文定称近臣,深谋密语上所亲。
朝集凤池间委佩,即看鱼水更何人。
由来大厦须梁栋,不独文章为世重。
鼎湖忽攀龙驭髯,寰海但使苍生恸。
只今相去四十载,万事那期一朝改。
玉几沈深北极尊,金鱼寂寞青云在。
呜呼往事生新愁,我歌吴郎双泪流。
闻道君王思故剑,莫令衫袖湿江州。
紫宫何崔嵬,袅袅干青云。
铜龙启枫阊,白虎荐衿绅。
委蛇谈经术,天颜再为新。
日晏始言旋,竹素良自欣。
乃知清旃上,不废箕颍真。
仪羽岂独嘉,渐当寄丝纶。
大化一以漓,鲁叟不易醇。
无为守至正,天下自归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