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寄黄龙来道者》
《寄黄龙来道者》全文
宋 / 释德洪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问讯黄龙来道者,住山况味定何如。

齿牢未怯和沙饭,眼倦应嫌夹注书。

但见衣胜寒薜荔,不妨心赛白芙蕖。

都疑生近楂田市,时觉淮南语未除。

(0)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释德洪所作的《寄黄龙来道者》。诗中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道者在山中的生活状态与心境。首句“问讯黄龙来道者”,以“问讯”二字开篇,表达了对道者的关心与敬意。接着,“住山况味定何如”,直接引出对道者在山中生活的疑问,既体现了对道者生活方式的好奇,也暗含了对道者精神世界的探索。

“齿牢未怯和沙饭,眼倦应嫌夹注书。”这两句通过日常生活细节展现了道者的生活态度。面对艰苦的饮食条件,道者并未表现出畏惧或不满,反而以坚韧的态度接受;而对书籍的阅读,即使眼睛感到疲倦,也不愿意放弃,表现了其对知识的渴望和对学问的执着追求。

“但见衣胜寒薜荔,不妨心赛白芙蕖。”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道者的生活环境与内心世界。薜荔是一种常绿藤本植物,生长于潮湿阴凉之地,象征着道者身处简陋环境却能保持内心的宁静与淡泊;白芙蕖则是荷花的别称,代表了高洁与清雅,暗示道者的心灵如同荷花般纯净无瑕。

“都疑生近楂田市,时觉淮南语未除。”最后两句则从侧面反映了道者的生活背景与性格特点。推测道者可能出生在繁华的市场附近,但经过多年的修行,已经将世俗的尘嚣抛诸脑后,语言中也少了市井之气,展现出一种超脱世俗、回归自然的精神境界。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道者生活细节的描绘,展现了其坚韧不拔、追求知识、淡泊名利、超凡脱俗的人格魅力,以及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活态度。

作者介绍

释德洪
朝代:宋   生辰:1089

年十四,父母双亡,依三峰靘禅师为童子。哲宗元祐四年(1089),试经於东京天王寺,冒惠洪名得度为僧。四年后南归,依真净禅师於庐山归宗寺,随真净迁洪州石门。二十九岁始,游方东吴、衡山、金陵等地,住金陵清凉寺。冒名剃度事发,入狱一年,勒令返俗。后至东京,入丞相张商英、枢密郭天信门下,再得度,赐名宝觉圆明禅师。徽宗政和元年(1111),张、郭贬黜,亦受牵连,发配朱崖军(今海南三亚)。三年,得释。四年,返筠州,馆於荷塘寺。后又被诬以张怀素党系南昌狱百馀日,遇赦,归湘上南台。高宗建炎二年卒,年五十八。
猜你喜欢

冬日冶城晚眺分韵得支麻字二首·其二

说剑城为冶,开尊物有华。

同来浮白者,俱是草玄家。

净社依青嶂,高斋傍赤霞。

官閒期会少,吟眺景偏赊。

(0)

夜泊洸口昔回自贵竹时所取道也感赋三首·其二

二水浈阳合,千峰楚甸分。

驱车曾鸟道,弭棹此鸥群。

作客春多雨,怀人树有云。

江声缘瀑急,永夜此中闻。

(0)

和巽卿至后登台二首·其二

乡望情何极,蕨薇长故山。

拂尘看剑锷,对月问刀环。

父老歌风后,园陵望气间。

登临随杖屦,云水意同閒。

(0)

黄季文过访适张子云继至各示新篇赋答二首·其二

海国三千路,钟陵尺五天。

薄游成故里,嘉会总高贤。

学览无今古,诗传孰后先。

并驱知竞美,休愧在卢前。

(0)

送崔伯子南归二首·其二

客里逢归棹,江干问谪居。

斋閒方喻马,铗在岂歌鱼。

吴楚扁舟路,亲朋几字书。

薄游嗟世味,应复爱吾庐。

(0)

京邸即事二首·其二

青阳初改谢,绿叶始交加。

细雨生榆荚,微风起楝花。

寂寥虚客况,漂泊感年华。

骨肉两乡远,谁能不念家。

(0)
诗词分类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诗人
周恩来 钱钟书 老舍 顾随 沈祖棻 北朝民歌 唐玄宗 南朝民歌 唐琬 金庸 苏武 齐已 僧皎然 朱庆余 郁达夫 郭沫若 陶宏景 王珪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