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家有贤人,西家苦相忽。
幽兰委冰霜,掩霭特未发。
春风限芳蕤,烂漫安可没。
东南信多士,人物世不阙。
考槃溪山间,自献耻干谒。
谁怜幽閒女,艳色比南越。
垂耳困盐车,捐金空买骨。
读书谢世事,闭门动论月。
予生亦羁旅,处世常卒卒。
谁令钓竿手,强复此持笏。
惟馀七尺躯,空洞中无物。
时蒙好事过,解榻聊一拂。
野情乐江海,梦想扁舟兀。
隐居便醉睡,世路多颠蹶。
荣华一朝事,毁誉百年歇。
相劝沐咸池,阳阿晞汝发。
东家有贤人,西家苦相忽。
幽兰委冰霜,掩霭特未发。
春风限芳蕤,烂漫安可没。
东南信多士,人物世不阙。
考槃溪山间,自献耻干谒。
谁怜幽閒女,艳色比南越。
垂耳困盐车,捐金空买骨。
读书谢世事,闭门动论月。
予生亦羁旅,处世常卒卒。
谁令钓竿手,强复此持笏。
惟馀七尺躯,空洞中无物。
时蒙好事过,解榻聊一拂。
野情乐江海,梦想扁舟兀。
隐居便醉睡,世路多颠蹶。
荣华一朝事,毁誉百年歇。
相劝沐咸池,阳阿晞汝发。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辙的《次韵秦观见寄》,通过对友人秦观的回应,诗人表达了对才子贤人的赞赏和对他们遭遇的同情。诗中以“东家有贤人”起笔,赞扬秦观的才华,而“西家苦相忽”则暗示了秦观被忽视的境遇。接着,诗人用“幽兰委冰霜”比喻秦观的才华被埋没,但坚信他的光芒终将显现。“春风限芳蕤”象征着春天的到来,暗示秦观的才华终将绽放。
诗人进一步指出,世间人才众多,不必过于忧虑自己的处境,像秦观这样的人才在山水之间自有其价值,他们选择洁身自好,不愿主动出仕。“考槃溪山间,自献耻干谒”描绘了这种隐逸的生活态度。然而,诗人也表达了对秦观处境的同情,如“谁怜幽閒女,艳色比南越”,暗指秦观的才华如同美女被埋没。
苏辙以自身为比,感叹自己漂泊异乡,忙碌于世事,与秦观的隐逸生活形成对比。他羡慕秦观能远离尘嚣,享受江海之乐,但也感慨世路艰难,荣华易逝。最后,诗人劝告秦观要保持乐观,沐浴美德,期待他能重振精神。
整首诗情感深沉,既有对人才的赞美,也有对社会现实的批判,体现了苏辙对朋友的关怀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几日相别离,门前生稆葵。
寒蝉聒梧桐,日夕长鸣悲。
白露湿萤火,清霜凌兔丝。
空掩紫罗袂,长啼无尽时。
北阙献书寝不报,南山种田时不登。
百人会中身不预,五侯门前心不能。
身投河朔饮君酒,家在茂陵平安否。
且此登山复临水,莫问春风动杨柳。
今人昨人多自私,我心不说君应知。
济人然后拂衣去,肯作徒尔一男儿。
葛生蒙楚,蔹蔓于野。予美亡此,谁与?独处?
葛生蒙棘,蔹蔓于域。予美亡此,谁与?独息?
角枕粲兮,锦衾烂兮。予美亡此,谁与?独旦?
夏之日,冬之夜。百岁之后,归于其居。
冬之夜,夏之日。百岁之后,归于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