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葛生》
《葛生》全文
秦 / 诗经   形式: 四言诗

葛生蒙楚,蔹蔓于野。予美亡此,谁与?独处?

葛生蒙棘,蔹蔓于域。予美亡此,谁与?独息?

角枕粲兮,锦衾烂兮。予美亡此,谁与?独旦?

夏之日,冬之夜。百岁之后,归于其居。

冬之夜,夏之日。百岁之后,归于其室。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shēng
xiānqín / shījīng

shēngméngchǔliǎnmàn

měiwáng
shuí
chù

shēngméngliǎnmàn

měiwáng
shuí

jiǎozhěncànjǐnqīnlàn

měiwáng
shuí
dàn

xiàzhīdōngzhī

bǎisuìzhīhòuguī

dōngzhīxiàzhī

bǎisuìzhīhòuguīshì

注释
葛:藤本植物,茎皮纤维可织葛布,块根可食,花可解酒毒。
蒙:覆盖。
楚:灌木名,即牡荆。
蔹:攀缘性多年生草本植物,根可入药,有白蔹、赤蔹、乌蔹等。
予美:我的好人。
亡此:死于此处,指死后埋在那里。
棘:酸枣,有棘刺的灌木。
域:坟地。
毛传:“域,营域也。
”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营域,或作茔域,古为葬地之称。
《说文》:‘茔,墓地也’是也。

角枕:牛角做的枕头。
据《周礼·王府》注,角枕用于枕尸首。
粲:同“灿”。
锦衾:锦缎褥。
闻一多《风诗类钞》:“角枕、锦衾,皆敛死者所用。
”烂:灿烂。
旦:天亮。
夏之日、冬之夜:夏之日长,冬之夜长,言时间长也。
其居:亡夫的墓穴。
下文“其室”义同。
注释2

1、葛: 藤本植物,茎皮纤维可织葛布,块根可食,花可解酒毒。蒙:覆盖。楚:灌木名,即牡荆。

2、蔹敛: 攀缘性多年生草本植物,根可入药,有白蔹、赤蔹、乌蔹等。

3、予美: 我的好人。郑笺:“我所美之人。”朱熹《集传》:“妇人指其夫也。”亡此:死于此处,指死后埋在那里。

4、棘: 酸枣,有棘刺的灌木。

5、域: 坟地。毛传:“域,营域也。”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营域,或作茔域,古为葬地之称。《说文》:‘茔,墓地也’是也。”

6、角枕: 牛角做的枕头。据《周礼·王府》注,角枕用于枕尸首。粲:同“灿”。

翻译
葛藤覆盖了一丛丛的黄荆,野葡萄蔓延在荒凉的坟茔。我的亲密爱人长眠在这里,谁和他在一起?独守安宁!
葛藤覆盖了丛生的酸枣枝,野葡萄蔓延在荒凉的坟地。我的亲密爱人埋葬在这里,谁和他在一起?独自安息!
他头下的角枕是那样光鲜,身上的锦被多么光华灿烂!我的亲密爱人安眠在这里,谁和他在一起?独枕待旦!
没有你的日子里夏天煎熬,冬夜是那样漫长难耐孤寒。终有一天我也要化作清风,随你而来相会在碧落黄泉!
没有你的日子里冬夜漫漫,夏天是那样漫长尤感孤寂。终有一天我也要化为泥土,随你而来相聚在这块宝地!
译文

葛藤生长覆荆树,蔹草蔓延在野土。我爱的人葬这里,独自再与谁共处?葛藤生长覆丛棘,蔹草蔓延在坟地。我爱的人葬这里,独自再与谁共息?牛角枕头光灿烂,锦绣被子色斑斓。我爱的人葬这里,独自再与谁作伴?夏季白日烈炎炎,冬季黑夜长漫漫。百年以后归宿同,与你相会在黄泉。冬季黑夜长漫漫,夏季白日烈炎炎。百年以后归宿同,与你相会在阴间。

赏析

全诗五章,每章四句,从结构上看,可分两大部分,前一部分为有“予美亡此”句的三章,后一部分为有“百岁之后”句的两章。对后一部分是用赋法,诸家无异议,但对前一部分,除第三章皆认为是赋外,第一、二两章却有“兴”、“比而赋”、“赋”等三种说法。“葛生蒙楚(棘),蔹蔓于野(域)”两句,互文见义,都既有兴起整章的作用,也有以藤草之生各有托附比喻情侣相亲相爱关系的意思,也有对眼前所见景物的真实描绘,可以说是“兴而比而赋”。这一开篇即出现的兴、比、赋兼而有之的意象,设置了荒凉凄清、冷落萧条的规定情境,显示出一种悲剧美作。接着,“予美亡此,谁与独处”两句,是表达对去世的配偶表示哀悼怀念之情。这里的比兴意义是:野外蔓生的葛藤蔹茎缠绕覆盖着荆树丛,就像爱人那样相依相偎,而诗中主人公却是形单影只,孤独寂寞,好不悲凉。第三章写“至墓则思衾枕鲜华”(郝懿行《诗问》),“角枕、锦衾,殉葬之物也。极惨苦事,忽插极鲜艳语,更难堪”(牛运震《诗志》)。而“谁与独旦”如释“旦”为旦夕之旦,其意义又较“独处”、“独息”有所发展,通宵达旦,辗转难眠,其思念之深,悲哀之重,几乎无以复加。

后两章,语句重复尤甚于前三章,仅“居”、“室”两字不同,而这两字意义几乎无别。可它又不是简单的重章叠句,“夏之日,冬之夜”颠倒为“冬之夜,夏之日”,不能解释为作歌词连番咏唱所自然形成,而是作者刻意为之。两章所述,体现了诗中主人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永无终竭的怀念之情,闪烁着一种追求爱的永恒的光辉。而“百岁之后,归于其居(室)”的感慨叹息,也表现出对荷载着感情重负的生命之旅最终归宿的深刻认识,与所谓“生命的悲剧意识”这样的现代观念似乎也非常合拍。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深沉的孤独感和对生命无常的思考。诗中的“葛生蒙楚,蔹蔓于野”表现了自然界中葛藤繁茂、草木丛生的景象,但在这里却被用来比喻人生的孤独与无依。每一句“予美亡此,谁与独处(息、旦)”都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短暂和孤独的感慨,以及面对这份孤独时的无奈与悲凉。

角枕粲兮,锦衾烂兮,是对生活中美好事物的描绘,但即便如此,依旧无法摆脱生命有限的宿命。后半部分“夏之日,冬之夜……归于其居(室)”则是对时间流逝和生死轮回的一种无力感。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象与个人情感的交织,展现了古人对于生命、孤独和死亡的深刻思考。

这首诗语言简洁而富有意境,情感深沉,体现了早期文学作品中对人生哲理的探讨。

作者介绍
诗经

诗经
朝代:秦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11篇,其中6篇为笙诗,即只有标题,没有内容,称为笙诗六篇(南陔、白华、华黍、由康、崇伍、由仪),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诗经》的作者佚名,绝大部分已经无法考证,传为尹吉甫采集、孔子编订。《诗经》在先秦时期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
猜你喜欢

疏影.自题“种菊补篱图”

卜居幽独。喜荒园小小,遥隔尘俗。

桃柳僵眠,断涧颓垣,几番曾费修筑。

一壶尚有容身地,况占得、数椽老屋。

漫思量、魏紫姚黄,守素莫如种菊。

分得邻家佳种,轻携鸭觜去,篱畔细斸。

摘芯煎茶,犹胜餐霞,日采幽香盈掬。

秋深开到黄花候,看麂眼、补来曲曲。

叹浮踪、岁月频移,倚遍闲庭修竹。

(0)

思归乐

绿柳檐前双燕舞。云脉脉、黄昏疏雨。

九十春光须记取。早又是、落梅无数。

一片苔痕迷旧路。叹难见、那时游处。

曲房深闭听杜宇。□韶华、可怜催去。

(0)

水龙吟.题廖裴舟茂才雨窗怀友图

分明梦到巴山,潇潇一片商声满。

昏灯一穗,离愁万种,和谁同剪。

瘦竹枝支,残荷叶碎,败蕉心颤。

把锦笺擘了,新诗题就,商量觅、传书雁。

休道山长水远。但凝思、侬人如见。

芝兰臭味,云霞交谊,见犹嫌晚。

一别三秋,抚今感旧,水流云散。

问何年此夕,联床共听,诉离居愁。

(0)

浪淘沙.天眉空山听雨图,即用自题原韵

雁字远天横。万树烟平。吹来急雨逗离情。

听到凄凉眠又起,挨尽残更。空响四山声。

知是风生。小窗孤枕薄寒清。

梦醒哪奈愁况味,影瘦灯明。

(0)

采桑子.秋夜不寐,用独木桥体

桂花香静宵初永,露冷无声。月淡无声。

月露无声伴有声。声声只向疏窗度,四壁虫声。

万树秋声。来助楼头夜读声。

(0)

剔银灯.咏灯

可奈黄昏时候。袅袅香萦金兽。

翠帐侵寒,云屏摇影,一点疏花欲溜。含嗔轻叩。

问小婢、风帘下否。独背银釭枕手。只解照人僝僽。

卸髻将眠,拈毫又起,长夜拨残红豆。为谁孤瘦。

听滴尽、更更玉漏。

(0)
诗词分类
唐诗三百首 宋词三百首 幼儿必背 小学必背 初中必背 高中必背 秋天 菊花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诗人
李显 包融 花蕊夫人 杜琼 费祎 陈夔龙 戴明说 宋绶 蔡琰 钟离权 哥舒翰 冯小青 葛洪 王赞 韩熙载 田为 苏易简 毌丘俭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