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源经陇阪,属汭贯嬴都。
下濑波常急,回圻溜亦纡。
毒流秦卒毙,泥粪汉田腴。
独有迷津客,怀归轸暮途。
导源经陇阪,属汭贯嬴都。
下濑波常急,回圻溜亦纡。
毒流秦卒毙,泥粪汉田腴。
独有迷津客,怀归轸暮途。
这首诗描绘了泾水的源流与流向,以及它对历史和农业的影响。首句“导源经陇阪,属汭贯嬴都。”描述了泾水源头起于陇阪山脉,流经汭地,贯穿嬴都,展现了泾水的地理特征。接着,“下濑波常急,回圻溜亦纡。”通过“急”与“纡”两个字,生动地描绘了泾水在不同地段的水流状态,既有湍急的下濑,也有曲折迂回的水流。
“毒流秦卒毙,泥粪汉田腴。”这两句则从历史的角度出发,提到泾水曾给秦朝士兵带来灾难,但其肥沃的泥沙也滋养了汉朝的农田,体现了自然力量对人类社会的双重影响。最后,“独有迷津客,怀归轸暮途。”诗人以“迷津客”的形象自比,表达了自己在黄昏时分望着泾水,心中充满思乡之情,渴望归家的心情。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描绘泾水的自然景观及其历史与农业的关联,抒发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深眷恋之情,语言简洁而富有深意,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文的深刻洞察。
物情良可见,人事不胜悲。
莫恃朝荣好,君看暮落时。
三月三十日,春归日复暮。
惆怅问春风,明朝应不住。
送春曲江上,眷眷东西顾。
但见扑水花,纷纷不知数。
人生似行客,两足无停步。
日日进前程,前程几多路。
兵刀与水火,尽可违之去。
唯有老到来,人间无避处。
感时良为已,独倚池南树。
今日送春心,心如别亲故。
稀稀疏疏绕篱竹,窄窄狭狭向阳屋。
屋中有一曝背翁,委置形骸如土木。
日暮半炉麸炭火,夜深一盏纱笼烛。
不知有益及民无,二十年来食官禄。
就暖移盘檐下食,防寒拥被帷中宿。
秋官月俸八九万,岂徒遣尔身温足。
勤操丹笔念黄沙,莫使饥寒囚滞狱。
诗,绮美,瑰奇。明月夜,落花时。能助欢笑,亦伤别离。
调清金石怨,吟苦鬼神悲。
天下只应我爱,世间唯有君知。
自从都尉别苏句,便到司空送白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