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稀疏疏绕篱竹,窄窄狭狭向阳屋。
屋中有一曝背翁,委置形骸如土木。
日暮半炉麸炭火,夜深一盏纱笼烛。
不知有益及民无,二十年来食官禄。
就暖移盘檐下食,防寒拥被帷中宿。
秋官月俸八九万,岂徒遣尔身温足。
勤操丹笔念黄沙,莫使饥寒囚滞狱。
稀稀疏疏绕篱竹,窄窄狭狭向阳屋。
屋中有一曝背翁,委置形骸如土木。
日暮半炉麸炭火,夜深一盏纱笼烛。
不知有益及民无,二十年来食官禄。
就暖移盘檐下食,防寒拥被帷中宿。
秋官月俸八九万,岂徒遣尔身温足。
勤操丹笔念黄沙,莫使饥寒囚滞狱。
这是一首描写隐者生活的诗,通过对自然环境与人物行为的细腻描述,展现了一个超脱世俗、自在悠然的生活状态。稀疏的篱笆和狭窄的向阳屋构成了隐者的居所,他的形骸被委弃如同土木,显得非常孤独与凄凉。日暮时分,一炉微弱的炭火和夜深人静时的一盏灯光,是他生活中唯一的暖色调。而诗中的“不知有益及民无”一句,则流露出隐者对世事的淡然态度,以及对自己二十年来食官禄而未能为民造福的自省。
在后半部分,秋季的月俸八九万,让人不禁思考这是否只是让身躯温暖足够。诗中的“勤操丹笔念黄沙”一句,可能是对书写与知识积累的渴望,而“莫使饥寒囚滞狱”则是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不愿被物质匮乏束缚。
整首诗通过隐者的日常琐事,展现了一个平淡而又自在的生活境界,同时也流露出作者对于世俗功名利禄的一种超然态度。
两入南宫二十年,惯看鹏鹗上云天。
一经不忝玄成后,片玉还留大宋先。
瀛海木天虚夜直,彩屏红烛待春筵。
经纶事业今方始,未学相如驷马旋。
唐家重考牧,毛仲最承恩。
开筵待宋璟,速客烦至尊。
宾从满高堂,日晏湛清樽。
把盏不及釂,飘风送回轩。
主人不敢讶,四座悄无言。
何异百鸟群,仰视孤凤骞。
良史剧善绘,丹青俨如存。
何当得再拜,一醒尘目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