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三十日,春归日复暮。
惆怅问春风,明朝应不住。
送春曲江上,眷眷东西顾。
但见扑水花,纷纷不知数。
人生似行客,两足无停步。
日日进前程,前程几多路。
兵刀与水火,尽可违之去。
唯有老到来,人间无避处。
感时良为已,独倚池南树。
今日送春心,心如别亲故。
三月三十日,春归日复暮。
惆怅问春风,明朝应不住。
送春曲江上,眷眷东西顾。
但见扑水花,纷纷不知数。
人生似行客,两足无停步。
日日进前程,前程几多路。
兵刀与水火,尽可违之去。
唯有老到来,人间无避处。
感时良为已,独倚池南树。
今日送春心,心如别亲故。
这首诗是白居易的《问刘十九》中的一段,与送别和对春天即将逝去的惆怅情绪有关。诗人通过对话的形式,表达了对春光不肯留住的无奈,以及面对生命旅程中的不断前行与无法避免的时光流逝所感到的忧伤。
"三月三十日,春归日复暮"描绘出春天即将结束的景象,诗人通过问春风明朝是否会留下,表达了对春天不肯久留的感慨。"送春曲江上,眷眷东西顾"则是诗人在江边送别春光的场景,表现出一种依依不舍的情怀。
"但见扑水花,纷纷不知数"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水中的花瓣随波逐流,不知其数,隐喻着春天的美好与无常。接着"人生似行客,两足无停步"直白地表达了人生的旅途感和对生命不可逆转的事实的认知。
"日日进前程,前程几多路"进一步强化了时间流逝、人生不断向前的主题。"兵刀与水火,尽可违之去"则是诗人面对困难与挑战时所表现出的坚毅与勇气,但到了"唯有老到来,人间无避处"这句话,却又透露出一种无奈和宿命感。
最后"感时良为已,独倚池南树。今日送春心,心如别亲故"表达了诗人在感慨中找到了一种自我安慰的情绪,同时也表现出了对春天的依恋之情,如同与亲人告别一般难以割舍。
整首诗通过对春光的送别,抒写了诗人对生命流逝、人生无常以及面对不可避免命运时的复杂情感。
天下刘夫子,节义岂所论!
直道朝廷黜,绝学海内奔。
东南人才薮,贤者游其门。
绝粒殉国难,七日息犹存。
王生本高足,振袖赴清源。
上书促夫子,先期于九原。
三叹亦殒命,无愧知己言。
王生义诚烈,夫子道益尊!
行宫门外人纷纷,争传看杀陈将军。
郑家勋侯上殿救,天子两耳塞不闻。
天子英明文且武,勋侯难挽雷霆怒。
必罚用惩东向心,伤恩岂顾北道主。
自从登极行天诛,西市骈首阿大夫。
今年二竖冒官职,即时赐死冤谁呼!
从来乱国用重典,将军观望那得免!
君不见郑家出抱将军尸,颈血淋漓亲为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