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色荷花自是仙,道人更慕远公贤。
此生欲结东林社,求取新诗十八篇。
玉色荷花自是仙,道人更慕远公贤。
此生欲结东林社,求取新诗十八篇。
这首诗是南宋诗人张景脩的作品,名为《寄题开福院白莲堂》。从诗中可以感受到诗人对佛法和高洁品格的向往,以及他对于文学创作的渴望。
“玉色荷花自是仙”,这里借用了荷花出淤泥而不染的形象,表达了一种超凡脱俗的境界。荷花在中国文化中常被赋予纯洁、高雅的象征意义,诗人通过这种意象传达了自己对于精神追求和美好事物的向往。
“道人更慕远公贤”,“道人”指的是道士,即修道之人;“远公”则是对某位高尚品德者的尊称。这里诗人表达了对这种高洁品格的敬仰和追求,显示出他对于道教文化的认同和欣赏。
“此生欲结东林社”,“东林社”可能是指一个文人聚会的地方,或者是一个理想中的文学团体。诗人表达了自己想要在文学上有所成就,与志同道合之士共同结社,以实现自己的文学抱负。
“求取新诗十八篇”,这里的“新诗十八篇”可能是指诗人希望创作或收集一系列新的、优秀的诗歌。数字“十八”在中国文化中有着特殊的意义,常常用来表示整齐、完整,这里可能意味着诗人对于文学作品数量和质量都有所追求。
总体来说,这首诗反映了诗人内心的精神追求,以及对高洁品格和文学创作的渴望。通过借助自然意象和文化符号,诗人表达了一种超脱尘世、追求艺术与精神境界的愿景。
北风吹白云,万里渡河汾。
心绪逢摇落,秋声不可闻。
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
君子于役,不日不月,曷其有佸?鸡栖于桀,日之夕矣,羊牛下括。君子于役,苟无饥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