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献池州牧》
《献池州牧》全文
唐 / 杜荀鹤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池阳今日似渔阳,大变凶年作小康。

江路静来通客货,郡城安后绝戎装。

分开野色收新麦,惊断莺声摘嫩桑。

纵有逋民归未得,远闻仁政旋还乡。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xiànchízhōu
táng / xún

chíyángjīnyángbiànxiōngniánzuòxiǎokāng
jiāngjìngláitōnghuò

jùnchéngānhòujuéróngzhuāng
fēnkāishōuxīnmàijīngduànyīngshēngzhāinènsāng

zòngyǒumínguīwèiyuǎnwénrénzhèngxuánháixiāng

注释
池阳:地名,可能指某个地方。
渔阳:古代地名,这里比喻动荡不安的时期。
凶年:灾难之年,指不好的年景。
小康:相对较好的生活状态。
江路:江上的道路。
客货:过往的旅客和货物。
郡城:州或县的行政区域。
戎装:军服,代指战争。
野色:乡村野外的景色。
新麦:刚收割的新鲜小麦。
莺声:黄莺的鸣叫声。
嫩桑:新鲜的桑叶。
逋民:逃亡的百姓。
仁政:仁爱的政治,指良好的治理。
旋:立刻,马上。
还乡:返回家乡。
翻译
池阳今日如同渔阳,动荡岁月变为小安详。
江面平静,商旅往来繁忙,郡城安定,战衣不再穿挂。
田野景色中,新麦收割完毕,黄莺的歌声被采摘桑叶的声音打断。
即使有逃难的人还未回家,听到仁政的消息,他们也会很快返回故乡。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和平安宁的田园风光图景,通过对自然环境与社会秩序的描述,展现了诗人对于理想社会状态的向往。

"池阳今日似渔阳,大变凶年作小康。" 这两句开篇便营造了一种历史的沧桑感,从大变革中逐渐恢复到平和安稳的生活状态,体现了诗人对和平时期的赞美。

"江路静来通客货,郡城安后绝戎装。" 这两句则描绘了交通畅通、商贸繁荣以及军事警备的解除,进一步强化了社会安定与经济发展的画面。

"分开野色收新麦,惊断莺声摘嫩桑。" 在这两句中,诗人细腻地描写了农事活动和自然景观的和谐共存,通过对春日田园生活的细致描绘,传达了一种生机勃勃、丰收在望的情景。

"纵有逋民归未得,远闻仁政旋还乡。" 最后两句表达了即便是流离失所的人们,也因为听闻政府的仁慈政策而急于返回家乡,这不仅展示了诗人对政策的肯定,更凸显了人们对于稳定生活环境的渴望。

整首诗通过一系列生动的画面,展现了诗人对于社会和谐、经济繁荣以及人民安居乐业的美好愿景。

作者介绍
杜荀鹤

杜荀鹤
朝代:唐   字:彦之   号:九华山人   籍贯:池州石埭(今安徽石台)   生辰:846~904

杜荀鹤(约846—约906),字彦之,自号九华山人。汉族,池州石埭(今安徽省石台县)人。他出身寒微,中年始中进士,仍未授官,乃返乡闲居。曾以诗颂朱温,后朱温取唐建梁,任以翰林学士,知制诰,故入《梁书》(按应作《五代史记》;《梁书》主要记述了南朝萧齐末年的政治和萧梁皇朝(502—557年)五十余年的史事。)。
猜你喜欢

春意二首·其一

客思知多少,衰年倍感伤。

寒犹噤鸟语,雨不听花香。

去路如天远,春愁著斗量。

拟抛彭泽印,挂席上归航。

(0)

送叶泉州二首·其二

天上星郎贵,人间五马荣。

倒樽知客满,闭阁自诗成。

闽岭千山隔,吴船一水轻。

九重宣密诏,何日问归程。

(0)

时宰生日诗三十绝·其二十三

衮衣调鼎春光轩,经术传家侍禁筵。

试问一门三画戟,何如隔座两貂蝉。

(0)

时宰生日诗三十绝·其五

梯山蕃使入疆频,岁捧瑶觞奉至尊。

申观万年方祝圣,王春正月更朝元。

(0)

秋怀二首示陈李二省曹·其一

客枕难禁夜,醨樽不解愁。

秋声归草树,霜力到衣裘。

依约江南梦,留连海畔州。

君休问新句,只有大刀头。

(0)

晓枕不寐书所感三首·其三

白发心知万事休,力耕犹欲种春畴。

五更卧听鸡催晓,残月开门起饭牛。

(0)
诗词分类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诗人
李攀龙 宋褧 陈宝琛 高启 李昌祺 赵抃 韦骧 白玉蟾 赵熙 洪咨夔 李曾伯 王绂 赵孟頫 杜牧 黄遵宪 曹植 魏了翁 王禹偁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