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大圆庵主以九祖画像遗作此谢之》
《大圆庵主以九祖画像遗作此谢之》全文
宋 / 释德洪   形式: 古风

大圆庵中亦何有,但有草座枯藤枝。

朝来壁间亦图画,何从貌此宁馨儿。

发光抹漆肤琢玉,坐睡俛然方拄颐。

当时两脚不肯举,今虽有口如当时。

知谁逸想寓此意,必也高人非画师。

我遭俗瞋坐多语,坐客厌处终不疑。

兴来曳杖出门去,路穷回反无涧溪。

见之心怍有愧色,君以赠我聊针之。

亦知褊心当服韦,命车何必先锋为。

从今靖然痛坚捍,正恐习气时决堤。

细看忽忆孔北海,曾读曹瞒禁酒词。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对大圆庵内环境与庵主所绘画像的细致观察与深刻感悟。首句“大圆庵中亦何有,但有草座枯藤枝”描绘了庵内的简朴与宁静,草座与枯藤枝象征着修行者的朴素生活与自然的和谐。接着,“朝来壁间亦图画,何从貌此宁馨儿”则引出庵主所绘的画像,宁馨儿可能指庵主或其尊贵的祖先,画面生动,仿佛能感受到画中人物的神态与气质。

“发光抹漆肤琢玉,坐睡俛然方拄颐”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画像的精致与真实感,仿佛画中人物在静坐或小憩时的自然姿态。而“当时两脚不肯举,今虽有口如当时”则通过对比,暗示了画中人物的坚定意志与内心的坚守,即使在现实生活中,庵主也保持着同样的精神状态。

诗人进一步表达了自己对庵主及其作品的敬仰之情:“知谁逸想寓此意,必也高人非画师。”认为庵主不仅技艺高超,更有着超凡脱俗的思想境界。同时,诗人也反思了自己的行为,表示“我遭俗瞋坐多语”,意识到自己在日常生活中过于言语繁多,而庵主却能保持沉默,这让他感到惭愧。

最后,诗人以孔北海(即孔融)和曹操的典故,表达了自己决心改变自己的态度,避免被世俗的偏见所影响,保持内心的纯净与坚定,同时也希望庵主的作品能像孔北海的言论一样,成为激励人心的力量。整首诗通过对比、反思与自省,展现了诗人对艺术与生活的深刻思考,以及对高尚品格的追求。

作者介绍

释德洪
朝代:宋   生辰:1089

年十四,父母双亡,依三峰靘禅师为童子。哲宗元祐四年(1089),试经於东京天王寺,冒惠洪名得度为僧。四年后南归,依真净禅师於庐山归宗寺,随真净迁洪州石门。二十九岁始,游方东吴、衡山、金陵等地,住金陵清凉寺。冒名剃度事发,入狱一年,勒令返俗。后至东京,入丞相张商英、枢密郭天信门下,再得度,赐名宝觉圆明禅师。徽宗政和元年(1111),张、郭贬黜,亦受牵连,发配朱崖军(今海南三亚)。三年,得释。四年,返筠州,馆於荷塘寺。后又被诬以张怀素党系南昌狱百馀日,遇赦,归湘上南台。高宗建炎二年卒,年五十八。
猜你喜欢

次韵吕居仁送李商老兼简李去言兄弟诸同参五首·其二

开门对南山,万物尽昭告。

自是君不领,岂是君不好。

诸人如骥子,矫首万里道。

援琴欲写之,促轸不能操。

请子亦停手,趺坐西南奥。

(0)

送善权归豫章

北斗以南好风土,西山爽气吞吴楚。

前辈风流固超绝,后生法像仍奇古。

道人久学祖师禅,败裙破衲今几年。

胸中秀气磨未尽,时出新诗皆可传。

都城鼎鼎冠剑伟,井扫权门日中市。

道人香火办寂莫,有脚不踏公侯地。

古来贤俊能几何,只今零落亦已多。

一见道人气象是,蒲团棐几生春和。

我思伸眉向林莽,未暇优游取卿相。

扁舟今日与君别,明朝梦落江湖上。

(0)

拟寒山四首·其四

见道即修道,无心谁悟心。

是非凡与圣,成坏古无今。

碧涧流残叶,微风入静林。

谁来石岩下,教汝夜穿针。

(0)

送慈侍者宁亲

生缘断处参吾道,孝义敦时念倚门。

要得一槌收两当,别余归去省寒温。

(0)

师自作真赞·其五

铁牛奔入玉麟队,自古无双今一对。

脱体堂堂呈似伊,有眼无口如何会。

(0)

赵州勘婆

勘破谁知老赵州,玉鞭鞭起卧金牛。

台山今古行人口,笑饮清风味转幽。

(0)
诗词分类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愤世嫉俗 怀才不遇 长江 松树 写风 写草 气节
诗人
陈叔宝 谢铎 刘琏 俞桂 吕温 黄干 常建 卢挚 吕颐浩 徐阶 陈亮 王观 吴澄 王逸 高拱 薛涛 完颜亮 李隆基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