勘破谁知老赵州,玉鞭鞭起卧金牛。
台山今古行人口,笑饮清风味转幽。
勘破谁知老赵州,玉鞭鞭起卧金牛。
台山今古行人口,笑饮清风味转幽。
这首诗《赵州勘婆》由宋代诗人释守卓所作,通过巧妙的构思与深邃的哲理,展现了对人生、禅理的深刻洞察。
首句“勘破谁知老赵州”,以“老赵州”为引子,点出赵州禅师这一历史人物,暗示其智慧与修为之深厚,但“勘破”二字则透露出一种超越常人的洞察力,似乎在说,即便是这样一位高僧,其智慧也并非一般人所能轻易理解或知晓。这句诗在一开始就设置了悬念,激发读者的好奇心,引导他们去探索诗中蕴含的深层含义。
次句“玉鞭鞭起卧金牛”,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描绘,将赵州禅师的智慧比作“玉鞭”,而“卧金牛”则是对被智慧鞭策后所达到的一种状态的描述。这里,“玉鞭”象征着高超的智慧与指导,而“卧金牛”则可能寓意着在智慧的引领下,人们能够放下心中的重负,达到一种宁静平和的状态。这一句不仅形象地展示了赵州禅师的智慧影响力,同时也暗示了通过智慧的引导,人们可以超越世俗的束缚,达到心灵的自由与解脱。
后两句“台山今古行人口,笑饮清风味转幽”,进一步深化了主题。首先,“台山今古行人口”中的“台山”可能指的是赵州禅师所在之地,或是某种象征性的高山,代表了修行的艰难与高远。这里的“行人口”则指代了那些亲身经历过或听说过赵州禅师事迹的人们。这一句强调了赵州禅师的影响深远,不仅在当时,在历史的长河中,他的智慧与教诲也被广泛传颂。
最后,“笑饮清风味转幽”则表达了赵州禅师智慧的实践与体验。这里的“笑饮”既是对生活态度的描述,也是对智慧运用的体现——在面对生活的各种挑战时,保持乐观与从容,以智慧化解烦恼,享受其中的乐趣。“清风”则象征着内心的平静与清明,而“味转幽”则暗示了这种智慧的体验越来越深入,最终达到一种心灵的升华与宁静。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赵州禅师的故事,探讨了智慧、修行、生活态度以及心灵的解脱等多重主题,语言精炼,意蕴丰富,富有哲理,是宋代理学与禅宗思想结合的佳作。
见山堂上,画帘卷、犹是清和天气。
绿永江莲,雅称得、瑶丘冰壶标致,名在丹台,籍通紫府,游戏人间世。
三洪华阀,自应生此人瑞。
好是佳旦称觞,班衣拜舞,有鹓雏相对。
后院婵娟争劝酒,端午彩丝双紧。
管取来年,雪罗风葛,荣被君恩赐。
黑头公相,直须眉寿千岁。
橙黄橘绿佳期,诘朝又报阳来复。
笼葱瑞气,天教蟠绕,名门乔木。
上界仙人,来游西塾,骖鸾跨鹤。
有如椽彩笔,笺天万字,□呈了、琅玕腹。
不愿班行鸣玉。
问君王、再分符竹。
棣华辉映,庭萱春好,举杯相属。
伯氏乘轺,诸公须又,安排除目。
这堆床牙笏,人人道是,太夫人福。
昔元城、一生清峭,南都高卧坚壁。
留耕便是元城样,何肯枉吾寻尺。
曾直笔。
说社稷安危,屡叩龙墀额。
明时逐客。
却惠顾丹山,来持翠节,对此一湾碧。
澄清暇,无奈登临有癖。
梅山时访仙迹。
神仙偏喜公心事,一见莞然前席。
间不得。
有先见著龟,消得君王忆。
天阍不隔。
要济险孤舟,支倾一柱,公外向谁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