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录文侯命,深虞雒邑东。
千秋悬国耻,一旦表军功。
蹋鞠追名将,乘轩比上公。
君王多倚托,先与赋彤弓。
尚录文侯命,深虞雒邑东。
千秋悬国耻,一旦表军功。
蹋鞠追名将,乘轩比上公。
君王多倚托,先与赋彤弓。
这首诗是清代顾炎武所作的《感事(其四)》。诗中通过描述古代历史事件,表达了对国家耻辱的深切感慨以及对军功的重视。诗的前两句“尚录文侯命,深虞雒邑东”提到了古代的文侯及其对雒邑东部的忧虑,暗示了历史上的某种危机或挑战。接下来的“千秋悬国耻,一旦表军功”则强调了国家耻辱的长久存在以及军功在历史中的重要性。
“蹋鞠追名将,乘轩比上公”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在军事胜利后的庆祝场景,名将受到推崇,如同上公一般享受荣誉和尊崇,而“蹋鞠”作为古代的一种体育活动,也在这里象征着军队的训练和士气。最后,“君王多倚托,先与赋彤弓”则表明君主对功臣的信任与奖励,赋予他们象征权力和荣誉的彤弓。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历史典故和象征手法,反映了对国家兴衰、军事功勋以及君臣关系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对历史的洞察和对现实的关切。
登眺有馀兴,回策跻东峰。
窈窕越深谷,入林更几重。
濯垢沐寒泉,披襟涤尘容。
神飙自远至,吹挟万壑松。
茫茫具区出,空阔澄心胸。
波上见林屋,云气成白龙。
排虚望八极,六合一蚁封。
□然啸鸾凤,手摘青芙蓉。
岩栖倘有人,税驾欣相从。